close

張無夢圓夢

北宋年間,陝西鳳翔周至有戶張姓人家,家道殷實。


當家張財主儘管學問不淺,但卻屢試不第,一生與紗帽無緣。


有一天晚上,張財主喝了點酒,早早入睡,得了一個夢,
夢中張財主正在為仕途發愁,突然大門外鼓樂齊鳴,一隊儀仗威風凜凜地款款而來,


一名欽差走到他面前,高聲宣讀聖旨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命張財主出任扶風縣七品正堂,即日赴任”。


張財主正要接旨謝恩,突然從大門外沖入一大批持刀持槍人馬,為首的一位黑臉大漢,
高聲喊道:“這頂紗帽是我花錢買的,你這個土財主算是個什麼東西,竟敢出任扶風正堂?
快快將官衣官帽印信交出給我,否則……”


張財主聽黑臉大漢說得這般蠻橫無理,就說欽差還在,你可問他,
誰知話音剛落,欽差、儀仗倏忽不見蹤影,一把鋼刀冷嗖嗖地已架在他的頸上,嚇得他一身冷汗如雨。


見此情狀,張財主馬上求饒說壯士饒我一條小命,我寧可將扶風正堂送還給你,決不食言。


那黑臉大漢一聽,哈哈哈地一陣狂笑說:“這還差不多,否則,我不但要你當不成官,還要殺你全家老少解恨”。


把鋼刀高高揚起,隨手而下,一隻桌角就被斬落,猶如斬在張財主的身上,讓他突然驚醒。


他一摸身上,冷汗已濕透衣衫,而身子安然無恙,原來是南柯一夢。


正在回味中,丫環敲門來報,說夫人剛剛生下一個男孩,
張家大喜,張財主神不守舍,又問了一句確是男孩,他才念念有詞說:
“夢中得官生禍,今晚因禍得福,從今以後我與仕途斷緣,多做善事,以報桑梓,只求平安度過一生”。


他吩咐丫環說:“你告訴夫人,我已給小孩想好一個名字,他就叫張無夢吧!”


張無夢自幼起,受到良好的家教,對父母恪盡孝道,年長後愛讀《老子》、《易經》,
漸漸形成他超然物外的個性。


20歲時他的學問已經名聞鄉里,有人勸他上京趕考,他因覺做官心煩而婉拒。


有一次,他到鄰縣會友離家十日,路上辛勞,回家後想早早入睡,
張無夢的弟弟慌慌張張地告訴他說,縣官頒發告示,說是為防水旱災害,加征抗災稅,
鳳翔縣內凡十八至六十歲的男性百姓都要交稅,稅金為白銀一兩。
還規定成年男子未婚者要交二份,已婚者要交三份,限一個月交清。
若抗拒不交,要強割黃稻,沒收房產。


張無夢聽了心中十分不滿,認為縣官藉故掠財,說此種捐稅無法可依,不必理它。


弟弟說:“官差已多次上門催討,看來不理不行,鄰居中有生性耿直的,早已與官差交涉,
而官差根本不講道理,反說他帶頭抗稅,把他抓進大獄,還強行割了他家二畝黃稻子抵稅。
我看我們兄弟二人雖未成家,交上四兩銀子,買個安穩就算了。”


張無夢見弟弟懦弱,就說明日再議吧。


入夜,他迷迷糊糊睡去,夢見他在回家路上翻過道山崗時,一隻吊睛白額的老虎向他撲來,
嚇得他臉孔煞白,渾身發抖,開口就大叫救命!


他從夢中驚醒過來,睜眼一看自己還好端端地睡在床上,摸摸身上也是毫髮無損,他像領悟了不少,
喃喃地說,世道不太平,苛政猛於虎,我難免成為餓虎之食,罷,還是罷了!


第二天上午,張無夢對弟弟說,我已無心為家事煩勞,也不想去討什麼公道,
我們這個家就交給你掌管,我決定離家遠行,到道觀中去修行,求個清閒。


張無夢到過華山等地修道,後來聽人說天臺山是佛宗道源、神仙窟宅,就慕名而來,
入住瓊台觀,拜高道陳摶為師,修煉導引還丹之術。


他修行十餘年,將煉丹的心得寫入詩歌,共得百篇,題名《還元篇》。


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夏竦任台州通判,認為他的詩歌十分新奇,把它獻給宋真宗,宋真宗一看龍心大悅,頒旨召張無夢進宮,問長治久安之策。


張無夢說,我是草野之人,但求清閒安適,在天臺山中無非誦讀《老子》、《周易》而已,無心過問世事。


宋真宗說既然高道文才橫溢,超凡脫俗,那你就先講講《易經》中的謙卦。


張無夢說,這倒可表一、二,當今太平盛世,可謂大有之時,宜以謙遜守之,切不可忘乎所以,自滿驕傲起來。


真宗聽了,很有感觸,又請張無夢講解《還元篇》。


張無夢說《還元篇》是我研讀道經的心得體會,當然不能與經典相提並論,不過我想告訴皇上,
國家好比身體,心“無為”則氣和,氣和則能結成萬寶;
相反,心“有為”則氣亂,氣亂則英華失散;這就是我寫《還元篇》的宗旨。


真宗聽得津津有味,想留張無夢在宮中,封他為“著作佐郎”,張無夢心中感到真宗是個英主,心有所動,正要謝恩。


恰巧,一個近臣送上一份奏摺,說翰林院中有個年青的翰林,
在撰寫文章時缺少對真宗的頌揚之詞,引起皇上不快,就下旨把他逐出宮門,流放邊關贖罪思過。


張無夢面對此情此景,心有感悟,馬上跪奏道,陛下德如堯舜,身邊文臣武將如雲,我只是醉心于山野之中的一個道士,與高官厚祿無緣,還是請皇上恩准,讓我回天臺山吧!


真宗聽罷,面有不悅之色,但聽到他頌揚自己是堯舜,也就不便發作,順水推舟說,高道不必為難,既然你無心仕途,我恩准就是。


為了表彰你的才學,朕賜你黃金百兩,錦緞十匹。


張無夢又拜謝說,我視財物為身外之物,何況我在天臺山中溫飽無憂,所以不要任何賜予,只要皇上准我早日回山就是。


宋真宗聽了,覺得張無夢的確是個高人,不為名利所動,
特作詩一首相贈,詩中有“玉帛簪纓非所重,長歌聊複寵歸程”之句。


張無夢歸山前夜,仍住在建隆觀中,半夜又得一夢,見自己跪在一隻黃黑斑斕的大老虎前,雖然老虎面帶笑容,與他十分和善,但它揚起虎尾,在他臉上輕輕地拂了兩下,張無夢已是靈魂出竅,驚恐萬狀。


回想自己面見真宗的情景,他圓了此夢,深感凶多吉少。


所以第二天一早,他以要趕路為名,留下一封謝辭,馬上匆匆離開京城,生怕節外生枝再惹出是非。


張無夢回到天臺山瓊台觀,日聞彩鳥的歡唱,夜聽西靈溪悅耳的水聲,遠離塵世,
靜心讀經寫詩,過得十分自得。


一天清晨,他躺在床上,半睡半醒中忽聽得幾聲虎嘯聲從近處傳來,驚天動地。


他開始以為自己夢中常常遇虎,今天又是如此,但摸摸自己的頭腦並未入夢。


正在驚異中,虎嘯聲再次響起,好像比原先更近些,他有些驚慌,難道老虎要襲擊道觀不成?


當即從床上跳起,開門招呼觀中道童緊急集合商量對策。


大家聚在觀中高樓上循聲向外看去,
只見觀外三丈外的空地上有一隻斑斕雄壯的大虎口銜一隻尺餘長的小虎,在道觀周圍打轉。


大虎一副悲泣的樣子,小虎的一隻後腿正在滴血。


張無夢看了覺得大概是老虎因數受傷求助於我們,他當即把這個意思告訴大家,
大家都動了惻隱之心,都說該救。


但人虎語言不通,無法交流,搞得不好派人去接小虎,自己反被虎吞食,豈不要命?


正為難之時,張無夢忽然想到,現在人虎已經隔牆見面,
它應該懂得我們的善意,我們設法救助小虎,它不會傷人。


於是他在高樓窗口點起一把清香,朝老虎拜了三拜,再向老虎扔下幾個饅頭,
然後叫道童拿來一個大竹籃,用繩索吊住,從視窗放下,示意老虎可將小虎放入籃中,讓他們救治。


這個過程進行得十分順當快捷,老虎極通人性,饅頭一隻未揀,馬上把小虎銜進籃中,
讓樓上人慢慢吊起,張無夢接過小虎,他當著老虎的面先是察看它的腿傷,證實是獵人槍傷,
馬上命道童拿來金創之藥,細細敷藥包紮,然後在小虎頭上輕輕撫摸三下,抱起小虎向老虎示意,
搖手讓它先行離去。


老虎一切看在眼中,眼神中流露出感激的神態,長嘯一聲鑽入密林之中。


以後幾天全觀上下視小虎為客人一般,換藥哺食個個十分盡心。


偶爾觀外林中傳來幾聲虎嘯,小虎也會應答母虎,似報平安。


半個月後小虎腿傷已經痊癒,活蹦亂跳,常常纏著張無夢等人滾翻,嬉鬧,好不開心。


此時,宋真宗也還想著張無夢,對淡泊名利的這位高道,他總想表示點好意,於是下旨給台州刺史,
要他發一份“著作佐郎”的薪俸給張無夢。


刺史一接聖旨,即刻送錢上門,張無夢說無功不受祿,無功不受財,堅決不領這份情。


刺史只好作罷,臨別時問張無夢還有什麼要求和見教?


張無夢說起小虎受傷老虎求助之事,希望刺史開恩以瓊台觀為中心,在方圓十裡內封山育林,禁止獵人進入,以建立一個人獸共榮,相安無事的生態環境,台州刺史聽了覺得此舉甚好,何況這是皇帝看重的人提出,樂得做個人情,當場就寫了禁令,派人張貼周圍各處。


大概是台州刺史來山后第三天的清晨,老虎又來到瓊台觀外。


此時它已變嘯為喚,少了些地動山搖的雄偉聲勢,多了些柔情感激的呼喚。


張無夢聽了,就叫道童開門放小虎。


老虎見了小虎又親又舔,馬上叫它騎在背上,兩隻前腿伏地,把頭向張無夢等人點了三下,也算是拜謝了,才慢慢離去。


張無夢一生道行高深,活到99歲羽化,著有《瓊台集》行世。


他根據自己一生的體會寫了幾句心得:


苛政猛於虎,伴君似伴虎。
回歸林泉下,人虎相關護。


本文閱讀引用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微學堂章真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