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洞山祖師寶鏡三昧歌》永福老人吹唱 侍者會苗等錄 少拙譯


垂示曰,

吾本來此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嗚呼噫嘻,不可思,不可議,大自在,妙莊嚴,正與麼時,如何證契即通,試舉看。


舉寶鏡三昧之歌


吹唱云,打破鏡來,與子相見。

直得形影無痕,到此八萬法藏等同空中縛風,撈摝一千七百水中月。

只須退步承當即得,若有些許猶豫,鷂子新羅。

「即今」為何,若有,近前商量,若無,伏向床角靜候處分。

良久云,佛說千手眼時告曰,若求智慧,宜在寶鏡手中求。

寶鏡為智慧之表示,人人具足之甚深般若,本來不昧之大圓鏡智。

宏智古佛故云,念盡智明,玉壺引步,神虛鑑遠,寶鏡含輝。

馬鳴祖師亦云,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分為四鏡而說。

不僅此也,童子之圓鑑,樵丁之非台,

法藏詳明無盡之華藏十玄,永明辨唯識三性之宗要,

悉為此寶鏡之光光影影。



三昧為梵語,或云三摩耶、或云三摩提,皆為楚夏文。

淨師子三藏云,三摩地即一切眾生自性清淨心,簡譯為等持;

持心不思惡不思善,密宗所授之戒即根基於此。

廣義有四,

一、平等心,佛眾生無差別。

二、本誓,一切眾生有成佛之義。

三、除障,刮除眾生無明之膜。

四、警覺,喚醒六趣之迷睡。

寶鏡為喻,三昧為法,法與喻契合,得此假名。

華山之河云,洞上有寶鏡三昧,乃金剛三昧之異名;

此由大涅槃經五種三昧之名稱而來。

一為首楞嚴三昧,

二為般若波羅密,

三為金剛三昧,

四為獅子吼三昧,

五為佛性,今採其一。

靈山稱為涅槃妙心,以受破顏之頭陀,少林則稱為凝住壁觀,付於斷臂之和闍。

永祖云,七佛坐破蒲團,先師禪板已代代遞傳,端直眼鼻,頭頂天,耳對肩,

此乃佛佛要機,祖祖機要。

是故大般若經云,一觸耳根,莫不決定成就無上正等菩提。

十號之不誑語,刻骨銘心記之。

洞祖將此譜成寶鏡三昧歌,實因四無量心欲點發群生,個個平等具足之般若靈光。

何其慈悲,至大至廣。

趙宋以來,參話頭之凡夫,大悟小悟,七妄八誕之輩,何德何能,可同日而語乎。

有異解者云,寶鏡體一,三昧有二,初見道曰自受用,後垂手曰他受用。

咦,閑言語,吾家之三昧無此初後之差別。

永嘉所謂一超直入如來地,無自無他。

達祖云,自他不二,凡聖等一。

漩澓頌曰,情與非情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

永祖云,人若端坐於三昧,則遍法界盡成虛空,

三途六道之群類,一時身心明淨,證大解脫,誰能不信。

正與麼時,作麼生寶鏡三昧。

良久云,來時不入門,去時不出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微學堂章真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