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梵語的前置詞

台灣佛教早期一直沒有梵語學習的環境,
加上一甲子前從大陸轉進來台的年輕法師喜歡用威權的口氣將「五不翻」當藉口,
隨便將漢字梵咒用國語念誦,搞得梵音變成荒腔走調,錯了一蹋糊塗。

最近看到第四台已經有了正確咒音的教學,是非常值得鼓勵的。 
當然,初期學習過程中,如何抓準梵漢語音的口語發音,仍有努力的空間,
譬如ta,tha;r、l的發音應該可以嘗試用河洛話來矯正的。
不要一直利用才流行三百多年的胡漢話國語來比較,
應該比對一千多年前唐朝國語的河洛話語音,才能夠抓住梵音的重點。

梵字的字型,有些差別非常小,若以《大正藏》的悉曇刻字體,
其中vi和bi的長相,如果原來就刻錯了,或者眼力不分明,是不容易分辨的出來。
這時若是能夠依照咒語的本意,將梵語的前置詞確認,讀音當然會精準。

Vi:與動詞結合做為前置詞,
成為分離、缺少,表示分散、隔開、遠離、通過…之間;
有時是vijnana心識的翻譯簡寫。

Vimala是無污點、明亮的、純淨的、離垢的意思。
而mala則是污物、垢、不潔、不淨。所加上vi就變成相反的意思。

Bi:biibhatsa是令人討厭、令人作嘔的,或是邪惡的。
因此,雖然梵字vi與bi的字體很像,翻成羅馬拼音的時候,
還是要了解咒語的原義,才不會將Vimala翻成bimala了。

Pra:是在前、在先、前進、在上面、極為、非常、甚、強的意思。
譬如pra-bala,bala是力量,
加上pra的前置詞成prabala,就是強大、強壯、偉大的意思。

Prii:是使滿意、使快樂、使高興、體貼的、令人高興的前置詞。



閱讀引用自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caryawang/permalink/7636863904046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微學堂章真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