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参同契直指三相类下篇
东汉叔通淳于真人撰
栖云山悟元子刘一明解
蓬萊一元子紫微學堂章真言段落
圆三五,寸一分,
口四八,两寸唇。
此名鼎器歌。
虽名鼎器,而药物火候,无不在内。
圆者,不偏不倚,活活泼泼,允执厥中之谓。
三,为木之生数;
五,为土之生数;
一,为水之生数。
一三五皆阳数,故谓圆。
口象方,方者,变化裁制,随时运用之谓。
四,为金之生数;
八,为木之成数;
两,为火之生数。
二四八皆阴数,故谓口。
口为呼吸出入之道,
一呼为阳为伸,主生,象八木。
一吸为阴为屈,主收,象四金。
唇者,上下两片,主动。
唇动而气嘘,象二生火。
一三五阳数,属于天。天象圆,为乾鼎。
二四八阴数,属于地。地形方,为坤炉。
圆主阖,方主辟,以圆为体,以方为用,
以金木水火土攒簇一气为准则,此鼎器之所以成也。
长尺二,厚薄均。
尺二者,十二寸也。
在一岁为十二月,
在一月为十二侯,
在一日为十二时。
厚者,多也;
薄者,寡也;
均者,相停也。
以年月日时六阴六阳进退之节,为阳火阴符调停之度数也。
腹齐三,坐垂温。
腹者,鼎腹,贮药之器。
三者,精气神三品大药。
腹齐三者,鼎内精气神三药齐备,即《易》所谓鼎有实也。
坐者,不动不摇之谓;
垂者,沉潜充满之谓;
温者,冲和之谓。
坐垂温者,精气神凝聚一处,常沉潜冲和,而一意不散,
《道德经》所谓道冲而用之也。
阴在上,阳下奔。
阴者,水也,象坤器中有水。
阳者,火也,象乾鼎中有火。
水在上,火在下,水火烹煎;
火不燥,水不寒,水火相济。
精养神而神固精也。
首尾武,中间文。
始七十,终三旬。
二百六,善调匀。
修丹之功,
首用武火以炼己,
尾用武火以温养。
盖炼已不熟,还丹不结,温养不足,圣胎不成。
至于中间凝结圣胎,只用片刻文火之功,立得造化到手,故曰首尾武,中间文。
然首尾武火,亦有分别。
丹道以炼己为始,以温养为终。
人心放荡已久,积习已深,为修行之大害,最难降伏。
若炼己不到万有皆空之时,未许还丹。
此武火之功居多。
及其结丹以后,防危虑险,沐浴温养,少有懈怠,圣胎成而复败,故亦用武火之功。
虽用武火,十月胎完,即便休歇,较炼己之功少。
比如一百日,用七十日武火炼己,三十日武火温养,
其余二百六十日,亦如此调匀火候,不使毫发有差耳。
此仙翁以日行三百六十日一周之期,比丹道始终火候之功用。
非以三百六十日,定火候之日数,学者细辨。
阴火白,黄芽铅。
两七聚,辅翼人。
阴火者,汞性之火;
阳火者,铅情之火。
两者,火之生数,属阴;
七者,火之成数,属阳。
当外药和合丹头之际,用本性中一点虚灵之火,锻炼铅情,黑中生白,虚实生光,
故曰阴火白。
当内药和合丹头之际,用真情中一点天然真火,烹煎先天真一之气,无质生质,
渐能变白为黄,故曰黄芽铅。
白者,犹有阴质,
黄者,阴尽而阳纯矣。
《龙虎经》曰:“洁白见宝,可造黄舆”者,即此白黄之义。
内外二火,一生一成,始而阴火生药,既而阳火成药。
阴阳二火相聚,由生而熟,真人气足神全,待时飞升,故曰辅翼人。
辅翼者,扶助而行也;
人者,即圣胎之真人,言用阴阳二火,成全圣胎也。
赡理脑,定升玄。
子处中,得安存。
来去游,不出门。
渐成大,性情纯。
却归一,还本原。
善爱敬,如君臣。
至一周,甚辛勤。
密防护,莫迷昏。
路途远,复幽玄。
若达此,会乾坤。
刀圭霑,净魄魂。
得长生,居仙村。
修真之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道。
若不修命,焉能养性?
夫
命者,色身上事。
性者,法身上事。
命之不了,色身难离。
性之不了,法身难脱。
仙经云:
“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
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性命双修,方为了当。”
上言两七聚,辅翼人。
已是圣胎凝结,命基坚固,从此可以修性以脱法身矣。
此一段言修性之事。
修性者,即面壁出神之功。
面壁之说,非是静坐,面对石壁土壁,乃是对景忘情,有无不立,万物皆空。
如面于壁而一无所见之义。
旁门以静坐面壁,谓之面壁,岂知面壁之理乎?
试申修性面壁之理。
赡理脑者,赡养也,理即性也。
脑在一身之最上处,头之后,系耳目视听不及之处。
此言养性。
必至于声色俱化,空无所空,至静之境,方为极功。
盖修道不到极静之境,不但阳神不得出,即阴神也不得出。
果养性至于极静,则性命皆了,形神俱妙,时至脱化,定升玄都。
即佛祖所云。“吾为汝保任此事。”决定成就之意。
然未到脱化之时,不可急迫,须当温养。
故曰子处中,得安存。
子,即圣胎法身。
当两七聚,辅翼人,已是圣胎完全,如子在胞中,稳稳当当安存,而待时矣。
若时候已到,任其自然来去。
然虽法身能以来去出入,不可使出躯壳而远游。
渐次老成,性情纯一,原本坚固,方可远行。
不迷不惛,顷刻千里,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矣。
爱敬如君臣,谨护持也。
辛勤至一周,恐惛迷也。
道至身外有身,已到不生不灭之地。
然道之路途幽远,玄而又玄,无有穷尽。
若再重安炉,复立鼎,子又生孙,孙又生枝,千百亿化,不可量矣。
学者若能达此,以上公案,乾坤不难会,刀圭可以服,魂魄当时净,
得长生而居仙村,直有可必也。
乐道者,寻其根。
审五行,定铢分。
谛思之,不须论。
深藏守,莫传文。
御白鹤,驾龙麟,
游太虚,谒仙君,
录天图,号真人。
世间多少盲修瞎炼之辈,或寂灭守空,或闺丹邪行,或炉火服食,或搬精运气,
是皆不知性命之根本。
故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
仙翁慈悲,提出寻根二字,大是醒人。
根者,先天虚无之一气;
一者,生天生地生万物,为道之根。
学道者,能知其一则万事毕;
修道者,能得其一则金丹结。
欲寻其根,急当求师一诀,并审其五行之生克,攒簇之妙用,药物之铢两,火候之分数。
既得其诀,谛思其妙,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勤而行之,三千功满,八百行完,跨鹤乘麟,白日飞升,号为真人,其乐为何如乎?
仙翁补塞遗脱,《三相类》上下二篇。
上篇言还丹大丹、内外二药调和之层次;
下篇论鼎器运火,自始至终之层次。
二篇其言最简,其理最明。
其法至详,其事至整。
总《参同》大意,别立其言,自成一书,皆《参同》所未道及者,故谓补塞遗脱。
言补其《参同》之所遗,
塞其《参同》之所脱者也。
自有《三相类》,而《参同》始能无遗无脱。
仙翁虽未注《老同》,而实全《参同》。
承先启后之功,岂浅鲜哉!
东汉叔通淳于真人撰
栖云山悟元子刘一明解
蓬萊一元子紫微學堂章真言段落
下篇(一名鼎器歌)
圆三五,寸一分,
口四八,两寸唇。
此名鼎器歌。
虽名鼎器,而药物火候,无不在内。
圆者,不偏不倚,活活泼泼,允执厥中之谓。
三,为木之生数;
五,为土之生数;
一,为水之生数。
一三五皆阳数,故谓圆。
口象方,方者,变化裁制,随时运用之谓。
四,为金之生数;
八,为木之成数;
两,为火之生数。
二四八皆阴数,故谓口。
口为呼吸出入之道,
一呼为阳为伸,主生,象八木。
一吸为阴为屈,主收,象四金。
唇者,上下两片,主动。
唇动而气嘘,象二生火。
一三五阳数,属于天。天象圆,为乾鼎。
二四八阴数,属于地。地形方,为坤炉。
圆主阖,方主辟,以圆为体,以方为用,
以金木水火土攒簇一气为准则,此鼎器之所以成也。
长尺二,厚薄均。
尺二者,十二寸也。
在一岁为十二月,
在一月为十二侯,
在一日为十二时。
厚者,多也;
薄者,寡也;
均者,相停也。
以年月日时六阴六阳进退之节,为阳火阴符调停之度数也。
腹齐三,坐垂温。
腹者,鼎腹,贮药之器。
三者,精气神三品大药。
腹齐三者,鼎内精气神三药齐备,即《易》所谓鼎有实也。
坐者,不动不摇之谓;
垂者,沉潜充满之谓;
温者,冲和之谓。
坐垂温者,精气神凝聚一处,常沉潜冲和,而一意不散,
《道德经》所谓道冲而用之也。
阴在上,阳下奔。
阴者,水也,象坤器中有水。
阳者,火也,象乾鼎中有火。
水在上,火在下,水火烹煎;
火不燥,水不寒,水火相济。
精养神而神固精也。
首尾武,中间文。
始七十,终三旬。
二百六,善调匀。
修丹之功,
首用武火以炼己,
尾用武火以温养。
盖炼已不熟,还丹不结,温养不足,圣胎不成。
至于中间凝结圣胎,只用片刻文火之功,立得造化到手,故曰首尾武,中间文。
然首尾武火,亦有分别。
丹道以炼己为始,以温养为终。
人心放荡已久,积习已深,为修行之大害,最难降伏。
若炼己不到万有皆空之时,未许还丹。
此武火之功居多。
及其结丹以后,防危虑险,沐浴温养,少有懈怠,圣胎成而复败,故亦用武火之功。
虽用武火,十月胎完,即便休歇,较炼己之功少。
比如一百日,用七十日武火炼己,三十日武火温养,
其余二百六十日,亦如此调匀火候,不使毫发有差耳。
此仙翁以日行三百六十日一周之期,比丹道始终火候之功用。
非以三百六十日,定火候之日数,学者细辨。
阴火白,黄芽铅。
两七聚,辅翼人。
阴火者,汞性之火;
阳火者,铅情之火。
两者,火之生数,属阴;
七者,火之成数,属阳。
当外药和合丹头之际,用本性中一点虚灵之火,锻炼铅情,黑中生白,虚实生光,
故曰阴火白。
当内药和合丹头之际,用真情中一点天然真火,烹煎先天真一之气,无质生质,
渐能变白为黄,故曰黄芽铅。
白者,犹有阴质,
黄者,阴尽而阳纯矣。
《龙虎经》曰:“洁白见宝,可造黄舆”者,即此白黄之义。
内外二火,一生一成,始而阴火生药,既而阳火成药。
阴阳二火相聚,由生而熟,真人气足神全,待时飞升,故曰辅翼人。
辅翼者,扶助而行也;
人者,即圣胎之真人,言用阴阳二火,成全圣胎也。
赡理脑,定升玄。
子处中,得安存。
来去游,不出门。
渐成大,性情纯。
却归一,还本原。
善爱敬,如君臣。
至一周,甚辛勤。
密防护,莫迷昏。
路途远,复幽玄。
若达此,会乾坤。
刀圭霑,净魄魂。
得长生,居仙村。
修真之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道。
若不修命,焉能养性?
夫
命者,色身上事。
性者,法身上事。
命之不了,色身难离。
性之不了,法身难脱。
仙经云:
“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
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性命双修,方为了当。”
上言两七聚,辅翼人。
已是圣胎凝结,命基坚固,从此可以修性以脱法身矣。
此一段言修性之事。
修性者,即面壁出神之功。
面壁之说,非是静坐,面对石壁土壁,乃是对景忘情,有无不立,万物皆空。
如面于壁而一无所见之义。
旁门以静坐面壁,谓之面壁,岂知面壁之理乎?
试申修性面壁之理。
赡理脑者,赡养也,理即性也。
脑在一身之最上处,头之后,系耳目视听不及之处。
此言养性。
必至于声色俱化,空无所空,至静之境,方为极功。
盖修道不到极静之境,不但阳神不得出,即阴神也不得出。
果养性至于极静,则性命皆了,形神俱妙,时至脱化,定升玄都。
即佛祖所云。“吾为汝保任此事。”决定成就之意。
然未到脱化之时,不可急迫,须当温养。
故曰子处中,得安存。
子,即圣胎法身。
当两七聚,辅翼人,已是圣胎完全,如子在胞中,稳稳当当安存,而待时矣。
若时候已到,任其自然来去。
然虽法身能以来去出入,不可使出躯壳而远游。
渐次老成,性情纯一,原本坚固,方可远行。
不迷不惛,顷刻千里,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矣。
爱敬如君臣,谨护持也。
辛勤至一周,恐惛迷也。
道至身外有身,已到不生不灭之地。
然道之路途幽远,玄而又玄,无有穷尽。
若再重安炉,复立鼎,子又生孙,孙又生枝,千百亿化,不可量矣。
学者若能达此,以上公案,乾坤不难会,刀圭可以服,魂魄当时净,
得长生而居仙村,直有可必也。
乐道者,寻其根。
审五行,定铢分。
谛思之,不须论。
深藏守,莫传文。
御白鹤,驾龙麟,
游太虚,谒仙君,
录天图,号真人。
世间多少盲修瞎炼之辈,或寂灭守空,或闺丹邪行,或炉火服食,或搬精运气,
是皆不知性命之根本。
故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
仙翁慈悲,提出寻根二字,大是醒人。
根者,先天虚无之一气;
一者,生天生地生万物,为道之根。
学道者,能知其一则万事毕;
修道者,能得其一则金丹结。
欲寻其根,急当求师一诀,并审其五行之生克,攒簇之妙用,药物之铢两,火候之分数。
既得其诀,谛思其妙,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勤而行之,三千功满,八百行完,跨鹤乘麟,白日飞升,号为真人,其乐为何如乎?
仙翁补塞遗脱,《三相类》上下二篇。
上篇言还丹大丹、内外二药调和之层次;
下篇论鼎器运火,自始至终之层次。
二篇其言最简,其理最明。
其法至详,其事至整。
总《参同》大意,别立其言,自成一书,皆《参同》所未道及者,故谓补塞遗脱。
言补其《参同》之所遗,
塞其《参同》之所脱者也。
自有《三相类》,而《参同》始能无遗无脱。
仙翁虽未注《老同》,而实全《参同》。
承先启后之功,岂浅鲜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