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真九要》_悟元子劉一明




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難事。

以其至大至難,古人皆謂之天下稀有之事。

是事也,非深明造化、洞曉陰陽,存經久不易之志,循序漸進者,不能行之。

後世學人,不究此事為何事,

未曾學道,即欲成道;

未曾學人,即欲作仙。

無怪乎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也。

予自幼慕道,未遇正人,不辨是非,乃亂乃萃,幾乎受害。

幸逢吾師龕谷老人,略聞香風,始知自己從前之錯,亦知天下道人大半皆錯。

因述吾師之意,提其修真綱領,總為九條,名曰修真九要。

其法由淺及深,自卑登高,為初學之人作個梯級。

不論學道修道,依此九要,循序而入,終必深造自得,

且能識的盲師明師,辨得邪道正道。

縱不能行此天下稀有之事,亦可以知有此天下稀有之事,

庶不至空過歲月,虛度一生矣。

 

時 大清嘉慶三年歲次戊午菊月九日

棲雲山素樸散人悟元子劉一明

自敘於自在窩中

 

勘破世事第一要

籲嗟!

人生在世,如夢幻泡影,百年歲月,瞬息間耳。

無常一到,縱有金穴銀山,買不得性命;

孝子賢孫,分不了憂愁。

若不及早打點,臨時手忙腳亂,閻王老子不肯留情,

一失人身,萬劫沉淪。

有志於道者,須將這個關口急急打開,方有通衢大路。

否則,塵緣不斷,妄想成道。

雖身已出家,而心未曾出家,

一舉一動,無非在世事上用功夫,

一行一止,總是在人情上作活計,

不特不能成道,而且無由聞道,何貴乎出家?

古今來無數學人,多蹈此轍。

所以學道者如牛毛,達道者如麟角。

悟真云:“試問堆金如岱岳,無常買的不來無?”

了道歌云:“先將世事齊放下,後把道理細研精。”

是言世事皆假,性命最真,欲知其真,先棄其假也。

何則?

一認其假,則心為假役,

一假無不假,與道日遠,

便不是自惜性命之人。

不自惜性命,懸虛不實,空過歲月,老死而矣,何益於事?



呂祖因一夢而群思頓脫,

馬祖因悟死而成道最速,

是葢先勘破世事而後修真。

所以成真了道易於他人。

況出家修行原系勘破世事而然。

若未勘破而強出家,有名無實,

本欲登天而反墜地,適以取敗,

豈不枉費心機耶?

吾願學人,不論在家出家,若欲辨切身大事,將世事先須嘗探一番。

嘗探來,嘗探去,嘗探到沒一些滋味處,

始知萬緣皆空,性命事大,從此把身外一切虛假之事一筆勾消。

腳踏實地,尋師訪友,勇猛精進,為道忘軀,

自然一誠格天,祖師暗中提攜,當有真人度引矣。

 

積德修行第二要

悟真云:“若非修行積陰德,動有群魔作障緣。”

可知積德修行乃修道者之要務。

倘離德以言道,便是異端邪說,旁門外道,差之多矣。



古之聖人,必先明道;

古之賢人,必先積德。

未有不明道而能聖,未有不積德而能賢。

然欲希聖必先希賢,若欲成道必先積德。

道德兩用,內外相濟,聖賢之學業得矣。

道者,為己之事;

德者,為人之事。

修道有盡而積德無窮。

自古及今,仙佛神聖成道之後,猶必和光同塵,積功累行,

直待三千功滿,八百行完,方受天詔。

況金丹大道為鬼神所忌,

非大忠大孝之人不能知,

非大賢大德之人不敢傳。

即強傳而知之,鬼神不喜,勢必暗降災殃,促其壽數。

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予自得龕穀仙留之旨,以大公為懷,每遇志士,便欲接引。

間或略示端倪,徐觀其後,未幾自滿自足,不能深入,竟至日久懈怠,志氣盡喪。

其慳貪煩惱,甚於常人。

前後數人,俱皆如此。

噫!

此等之輩必是祖先無德,自己無行,

以是始勤終怠,迷失真宗,而不可挽回矣。

予因自不小心,失言匪人,亦屢遭魔障。

幸喜無大關係,真寶未被竊去。

有鑒於此,後遂結舌,不敢輕露圭角,是必待有大力者傾囊付之耳。

世之學人方入門戶,直視神仙為至易之事,而遂騙化十方,罔知所忌。

絕不思

一絲一粒俱十方之血汗;

一飲一啄皆眾生之苦力。

或有以口頭禪籠人者;

或有以假道法攝財者;

或有以黃白術謀騙者;

千方百計,不可枚數。

異日欠下十分債賬,不知如何消化。

古人謂:“兩隻角或有或無,一條尾千定萬定”者,必此輩歟?

有志斯道者,須當以德行為重,自立節操,不要糊塗作事,擔誤了前程。

何為德?

恤老憐貧、惜孤憫寡、施藥舍茶、修橋補路、

扶危救困、輕財重義、廣行方便者是也。

何為行?

苦己利人、勤打塵勞、

施德不望報,有怨不結讎,有功而不伐,有難而不懼,見義必為者是也。

能積德,能立行,愈久愈力,德服鬼神,品超庸俗,高人一見,決定入目,大道有望。

否則,

不積一德,不修一行,妄想成道,偶遇高人,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自謂可以欺人,殊不知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矣。

更有一等不務本分之流,作孽百端,朝酒肆而夕花鄉,口道德而心盜蹠,

損人利己,千奇百怪,不知自悔,反怨自己無福無緣,乃譭謗丹經盡屬誑言。

真地獄種子,當入異類,求其為人而不可得,何敢望仙乎。

籲!

德者,自己人世之事;

道者,師傳成仙之事。

不積德而欲修道,人事且不能,仙道怎得成,可不三思乎?

 

盡心窮理第三要

《說卦傳》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可知盡性至命之學,全在窮理上定是非耳。

窮理透徹,則性能全,命能保,直入無上至真之地;

窮理恍惚,則命難修,性難了,終有到老落空之悔。

今之學人,糊塗出家,糊塗學道,糊塗修行,生則既然糊塗,死時焉能亮淨?

性命何事,而乃如此妄為耶!

金丹之道,

包羅天地之道也,

竊奪造化之道也,

至尊至貴,至神至妙,非容易而知。

學人不想自己性命為何物,不辨祖師法言是何義,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妄想一言半語之妙,即欲成道,

日則浪蕩打混,夜則高枕安眠,

以丹經為無用之言,以子書為哄人之套。

詐稱有道者,以錯引錯,妄冀成真者,以盲誘盲。

即有一二信心之士,亦不過是走馬看花,何嘗深用心思,窮究實理。

古人亦有謂“若還紙上尋真義,遍地都是大羅仙”之語,

是特為不求師者而發,非言丹經子書為無用。

後人不知古人之意,多借此為憑證,而即置經書於不問,大錯大錯。

夫仙真法言,

一字一意不敢妄發,

一言半語盡藏妙義,

不知費盡多少老婆心,為後人作階梯,與教門留眼目。

而反毀之謗之,其罪尚可言乎!

即後之高人賢士所作所為,總在古人範圍之中,究其實落,未必高過於古人。

今之高人不哄學人,則古之仙真不誤後世也可知矣。

吾勸有志之士,取古人之法言,

細窮細究,求師一決,通前達後,毫無一點疑惑,方可行持,

慎誤自恃聰明,而有己無人;

亦勿專聽梆聲,而任人誤己;

至於不通文字之學人,亦須于俗語常言中,辨別實義。

蓋俗語常言中有大道藏焉,特人未深思耳。



“沒體面”,“沒人形”,“有竅道”,“好自在”,

“顛三倒四”,“隨方就圓”、“隨機應變”、“沙裡淘金”、

“無中生有”、“七死八活”、“有己無人”、“不知死活”、

“不顧性命”、“只知有己,不知有人”、“走三家不如守一家”、

“禮下於人,必有所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此等語天機大露,何妨拈出一二,作個悟頭,朝參幕思。

雖大理不明,而知識漸開,與道相近,亦不空過了歲月。

此窮理之學,不論賢愚,人人可做,果能功夫不缺,日久自有所悟。

但所悟者一己之私見,不得貿然下手。

倘遇明師,必須徹始徹終,追究個清白,真知灼見,得心應手,方不誤事。



知前不知後,知後不知前,

知陰不知陽,知陽不知陰,

知體不知用,知用不知體,

或知有為而不知無為,或知無為而不知有為,

或見元關而不知藥生,或知藥生而不知老嫩,

或知結丹而不知服丹,或知結胎而不知脫胎,

或知文烹而不知武煉,或知武煉而不知文烹,

或知陽火而不知陰符,或知進火而不知止足,

或知溫養而不知抽添,毫髮之差,千里之失,未許成真。

不但此也,且陰陽有內外,五行有真假。

性命工夫兩段,先後二天各別,

有真有假,有真中之假,有假中之真,有真中之真,有假中之假。

此等機關

究之不徹,即行之不到;

辨之不清,即作之不成。

是以呂祖三次還丹未成,後得崔公《入藥鏡》而始完功;

紫清有夜半風雷之患,重復修持而方了事。

如二翁者,神仙中之領袖,些子不明,猶有不虞,而況他人乎?

學者須當三思之。

 

訪求真師第四要

古仙云:“若無師指人知的,天上神仙無住處。”

又《悟真》云:“饒君聰慧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

誠哉性命之學,必有師傳,非可妄猜私度而知,

昔道光頓悟圓通,自知非向上事,後得遇杏林而成大道;

上陽即得緣督之訣,不敢自足,猶必見青城而備火候;

三豐嵩山苦歷十餘年,一無所得,後感鄭呂二仙指點,方知大事。

雖世間微藝薄技,尚賴師父而知,況性命大事,豈能無師而曉?

蓋性命之道,乃竊陰陽、奪造化、轉生殺、扭氣機、

先天而天弗違之道,鬼神不能測,蓍龜莫能占,

得之者立躋聖位,直登彼岸,

是天下第一件大事,

是天下第一件難事,

苟非聖師附耳低言,如何知之?

獨是旁門三千六百,丹法七十二品,以邪害正,以假亂真,

誰為盲師,誰為明師,甚難辨別。

然辨別亦易,大凡高人出世,自命不凡,獨弦絕調,

不濫交,不諂世,不同黨,不要名,

不恃才,不謀利,不欺人,不怪誕,

一言一語,俱有益於世道,

一行一止,大有裨於聖教,

貪、嗔、癡、愛而俱無,

意、必、固、我而悉化,

品節清高,人人所不能及,

胸襟脫灑,個個所不能到。

間或

援引志士,亦必千磨百折,

試其真假,果其白玉無瑕,

方肯指示端倪;

如其非人,決不敢輕泄天機。

此所以為明師也。

若夫盲師無而為有,虛而為盈,不肯自思己錯,更將錯路教人。

或有指男女為陰陽者,或有以經粟為黍珠者,

或有以爐火為外丹者,或有煉心腎為內丹者,

或有以存想為凝神者,或有行子午為抽添者,

或有轉轆轤為周天者,或有認頑空為無為者,

或有以運氣為有為者,或有以忘形為修靜者,

或有以煉睡為退陰者,或有服硫黃為進陽者,

或有避五穀求延年者,諸如此類,不可勝數。

此等之輩,功德不言,節操不立,

身衲衣而腰錢囊,頭簪冠而心蛇蠍,

見富貴而留心,遇困苦而忘道,

飲酒啖肉,不顧十方血汗,喪名敗教,那知萬劫沉淪,

行步時、只在錢財上用功夫,

舉動處、盡于衣食上費心思,

一頭一拜,即收為徒,

一茶一飯,即便傳道,

借聖賢之門戶,而自欺欺世,竊仙佛之法言,而捏怪作妖,

只知一身飽暖,那管他人死活。

學人若聽其言而不察其行,以有道目之,未有不入於網中而傷害性命者。

況一惑其言,認假為真,固結不解,雖有高真聖師欲為提攜,亦無門可入。

天下道人遭此難者,不一而足。

緇黃之流,東走西遊,誰無幾宗公案?誰無幾句話頭?

只以口頭三味取人,則人人是佛,個個是仙。

試問學道者千千萬萬,成道者能有幾人?

大抵聖賢不常見,仙佛不多得,以其不常見、不多得,所以為高人。

高人者,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豈得以口頭三昧為高人乎!

當年予師秘授試金石一方,善識人之高低身份。

若遇修行之人,以酒色財氣試之,而不能動者,必非凡品,

更以《悟真》、《參同》詰之,而隨口應者,即是明師。

屢試屢驗,百發百中,願以此法,共諸同人。

 

煉己築基第五要

《沁園春》云:“七返還丹,在人須先煉己待時。”

《悟真篇》云:“若要修成九轉,先須煉己持心。”



修真之道,還丹最易,煉己至難,

若不煉己而欲還丹,萬無是理。



還丹者,如房屋之樑柱;

煉己者,如房屋之地基。

未築地基,則樑柱無處建立;

未曾煉己,則還丹不能凝結。

學者得師口訣,急須煉己,

煉己純熟,臨爐之際,左右逢源,得心應手,

鉛汞相投,情性相合,自無得而復失之患。

特以人自有生以來,陽極生陰,

先天走失,後天用事,當年故物,盡非我有,

加之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精漏、神昏、氣敗,將此幻身如破鍋爛甕相似。

鍋破甕爛,盛不得水;

人之身體衰敗,還不得丹,同是一理。

故雖後天假物,非還丹藥料。

然未還丹,尚藉賴以成功,而亦不可有損傷。

古人云:“若無此夢幻,大事何由辦?若還大事辦,何用此夢幻?”

又云:“不怕先天無真種,只怕後天不豐光。”



後天足則先天可復,

先天復則後天可化,

煉己築基之功,豈可輕視乎!

何為煉己?

少貪無愛,煉己也;

牢固陰精,煉己也;

打煉睡魔,煉己也;

苦己利人,煉己也;

大起塵勞,煉己也;

心地下功,全拋世事,煉己也;

勇猛精進,以道為己任,煉己也;

腳踏實地,步步出力,煉己也;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煉己也;

披褐懷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煉己也。

煉己之功居多,總以無己為歸著。

老子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煉己煉到無己時,外其身而身存,後天穩當,基址堅固,先天真陽來復,混而為一。”

“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

一時辰內管丹成矣。

若為煉己,遽行一時之功,則後天不固,先天雖在咫尺,未許我有。

蓋其鉛至而汞失迎,坎來而離不受,彼到而我不待也。

噫!

築基時須用橐龠,

煉己時還要真鉛。

煉己築基,豈易事哉!

 

和合陰陽第六要

修真之道,金丹之道也;

金丹之道,造化之道也;

造化之道,陰陽之道也。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又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是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相合,方能生育。

金丹之道,惟採取先天真一之氣也。

先天之氣,無形無象,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乃自虛無中來者。

聖人以實而形虛,以有而形無。

實而有者,真陰真陽;

虛而無者,二八初弦之氣。

初弦之氣即先天氣,此氣非陰陽交感,不能有象。

若欲修金丹大道,捨此陰陽,別無他術矣。

但陰陽不一,倘認假為真,徒勞心力,無益有損,不可不辨。

男女之陰陽,塵世之陰陽也;

心腎之陰陽,幻身之陰陽也;

日月之陰陽,天地之陰陽也;

冬至夏至,一年之陰陽也;

朔旦望後,一月之陰陽也;

子時午時,一日之陰陽也;

二候四候,一時之陰陽也。

凡此皆非金丹之陰陽。

金丹陰陽,

以我家為陰,以他家為陽;

我為離,他為坎;

離中一陰為真陰,坎中一陽為真陽。

取坎填離,是以真陰求真陽,以真陽濟真陰也。

且陰陽又有內外之別;

內之陰陽,順行之陰陽,

生身以後之事,後天也,人道也;

外之陰陽,逆運之陰陽,

生身以前之事,先天也,仙道也。

內外陰陽皆無男女等相,

非色非空,即色即空;

非有非無,即有即無。

若著色空有無之形,便非真陰真陽實跡矣。

既知陰陽,須要調和相當,

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不急不緩,

不有不無,不即不離,不躁不懦,

或陽動而陰隨,或陰感而陽應,

或陰中用陽,或陽中用陰,

或借陰以全陽,或用陽以制陰,

或以內之陰陽而助外,或以外之陰陽而濟內,

內外合道,金丹自虛無中結就,取而服之,長生不死。

《參同》云:“同類易施功,非種難為巧。”

《悟真》云:“內藥還同外藥,內通外亦須通,丹頭和合類相同,溫養兩般作用。”

三豐云:“世間陰陽男配女,生子生孫代代傳。順為凡,逆為仙,只在中間顛倒顛。”

調和陰陽之道,盡於此矣。

 

審明火候第七要

古經云:“聖人傳藥不傳火,火候從來少人知。”

則是藥物易知,火候最難。

蓋藥物雖難覓,若遇明師點破,真知灼見,現在就有,不待他求,所以易知。

至於火候,

有文烹、有武煉,有下手、有休歇,有內外、

有先後,有時刻、有爻銖,有急緩、有止足,

一步有一步之火候,步步有步步之火候,

變化多端,隨時而行,方能有准。

若差之毫髮,便失之千里,所以最難。

何為火?

煆煉之神功也;

何為候?

運用之時刻也。

運用時刻在鴻濛將判、陰陽未分之際;

煆煉神功在天人合發、有無不立之內。

且有外火候、有內火候。

外火候,攢簇五行,和合四象;

內火候,沐浴溫養,防危慮險。

雖內外二藥相同,而火候運用大異,不遇真師,焉能知的?



攢簇五行,和合四象,



盜天地之生機、竊陰陽之祖氣,

回斗柄而轉天樞,開坤門而塞艮戶,

其妙在乎積陰之下一陽來復之時。

此時

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

與四時合其序,

與鬼神合其吉凶,

所謂一年只有一月,一月只有一日,一日只有一時者是也。

惟此一時,易失而難尋,易錯而難逢,

得之則入於生道,

失之則入於死道。

聖人于此一時運動陰符陽火,

拔天根而鑽月窟,破混沌而拈黍珠,

回七十二候之要津,奪二十四節之正氣。

水火相濟在此,金木交並在此,鉛汞相投在此,

安身立命在此,出死入生在此。

若過此時,陰陽分離,真者藏而假者用事,已落後天,不堪用矣。

至於

“曲江岸上月華瑩”,生藥之火候;

“風信來時覓本宗”,采藥之火候;

“水生二藥正真,若待其三不可進”,老嫩之火候;

“鉛遇癸生須急采,金逢望遠不堪嘗”,急緩之火候;

“忽見現龍在田,須猛烹而急煉;但聞虎嘯入窟,宜倒轉以逆施”,用武之火候;

“慢守藥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用文之火候;

“未煉還丹須急煉,煉了還須知止足”,溫養之火候;

“只因火力調和後,種得黃芽漸長成”,丹成之火候;

“托心知,謹護持,照看爐中火候飛”,保丹之火候;

此皆還丹之火候。

若夫大丹火候,別有妙用,

“受氣吉,防成凶”,結胎之火候;

“混沌七日死復生,全憑侶伴調水火”,固濟之火候;

“送歸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斯配當”,養胎之火候;

“用鉛不得用凡鉛,用了真鉛也棄捐”,抽添之火候;

“丹灶河車休矻矻,鶴胎龜息自綿綿”,沐浴之火候;

“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防危之火候;

“嬰兒是一含真氣,十月胎完入聖基”,胎成之火候;

“群陰剝盡丹成熟,跳出凡籠壽萬年”,脫胎之火候;

此大丹始終之火候。

更有內外兩用之火候,

“凡俗欲求天上事,用時須要世間財”,采藥火候中之火候;

“偃月爐中玉蕊生,朱砂鼎裡水銀平”,結丹火候中之火候;

“第七日陽復起首,別妙用混合百神”,結胎火候中之火候;

“有無俱不立,物我悉歸空”,脫胎火候中之火候;

內外二丹火候之秘,於此盡矣。

其中又有細微奧妙之處,

是在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臨時變通,非可以文字傳矣。

 

外藥了命第八要

《悟真》云:“休施巧偽為功力,認取他家不死方。”

緣督子曰:“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

曰他家,曰虛無,則知非一身所產之物。

說到此處,諸天及人皆當驚疑也。

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

人得天賦之正氣,為萬物之靈,具此氣即具此理。

氣者,命也;

理者,性也。

是性命者,天之所與也。

天始與之,而天終奪之,此勢之所必有者。

若以後天幻身之物與天爭權,總在造化規弄之中,焉能脫的造化?

不有金液還丹之道,妄想保全性命,萬無是理。

金液還丹之道,先天之道也。

先天之道,包羅天地,運動陰陽,係天地之外機秘,

故能了生死而避輪迴,出凡塵而入聖基。

但此機秘遠隔千里,近在咫尺,

可惜世人不肯認真,日遠日疏,絕不返顧,自送性命。

若有志士,窮究實理,忽的打破疑團,截然放下,直超彼岸,

則赫赫金丹一日成,不待三年九載也。

然丹成最易,而修煉甚難,

使無虛實相應、陰陽變化、以術延命之道,而金丹不結。

以術延命之道,乃奪天地造化之權,竊陰陽消息之機,

轉生殺,扭斗柄,先天而天弗違之道也。

《陰符經》云:“其盜機也,天下莫能知,莫能見。”

《悟真》云:

“始於有作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

但見無為為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

蓋人自先天失散而後,真陽有虧,形雖男子,其中皆陰,

倘執一己而修,

不過涕唾津精氣血液,不過眼耳鼻舌身意,

不過七情六欲、五蘊八識、三彭百穴,

是以陰濟陰,命何由接,丹何由接?

故《參同》云:“牝雞自卵,其雛不全。”此其證也。

夫丹經所謂外藥者,

以其我家真陽失散於外,不屬於我,寄居他家,而以外名之。

迷人不知,錯會他字、外字,

或猜為禦女閨丹,或猜為五金八石,

或猜為天地日月,或猜為云霞草木,以及等等有形之物。

殊不知真正大藥,非色非空,非有非無,

乃鴻濛未判之始氣,天地未分之元仁,

順則生人生物,

逆則成仙作佛。

聖人以法追攝,于一個時辰內結成一粒黍珠,號曰陽丹,

又曰還丹,又曰金丹,又曰真鉛,

以此真鉛點一己之陰汞,如貓捕鼠,

霎時乾汞結為聖胎,此外藥之名所由有也。

試細申之,

“藥出西南是坤位,欲尋坤位豈離人。”外藥也;

“初三日,震出庚,曲江岸上月華瑩。”外藥也;

“金鼎欲留朱裡汞,玉池先下水中銀。”外藥也;

“取將坎位心中實,點化離宮腹內陰。”外藥也;

“偃月爐中玉蕊生,朱砂鼎內水銀平”,外藥也;

“坎離之氣和合,黃芽自生”,外藥也;

但藥本在外,如何得向內生?

藥屬於他,如何得為我有?

經云:“五行順生,法界火坑;五行顛倒,大地七寶”。

木本生火,今也火反生木;

金本生水,今也水反生金;

金木水火中藏戊己二土,和四象而配五行,

一氣運用,復成一太極,

火功到日,煉成一粒至陽之丹,

取而服之,長生不死,與天地同春,與日月爭光,

所謂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者此也。

噫!

萬兩黃金買不下,十字街前送至人。

金丹大道,萬劫一傳,至尊至貴,得之者立躋聖位,

不待他生後世,眼前獲佛神通,人何樂而不積德修道哉?

 

內藥了性第九要

《道德經》云:“有欲以觀其竅,無欲以觀其妙。”

此二語乃金丹大道之始終,古今學人之要訣。

外藥不得,則不能出乎陰陽;

內藥不就,則不能形神俱妙。

上德者修內藥,而外藥即全;

下德者修外藥,而內藥方就。

外藥者漸法,

內藥者頓法。

外藥所以超凡,內藥所以入聖。

“有欲觀竅者”外藥,竊奪造化之功,幻身上事;

“無欲觀妙者”內藥,明心見性之學,法身上事。

倘外藥已得,而不修內藥,即呂祖所謂“壽同天地一愚夫”耳。

況大丹難得者外藥,外藥到手,即是內藥,聖胎有象,陰符之功,即在如此。

《參同》云:“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

所謂

“無欲觀妙”者此也。

“無欲觀妙”者,無為之道,

但無為非枯木寒灰,絕無一事之謂,

其中有朝屯暮蒙、抽鉛添汞、防危慮險、固濟聖胎之功。

所以融五行而化陰陽,以至道法兩忘,

有無不立,十月霜飛,身外有身,極往知來,

歸於真如大覺之地,即佛祖所謂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最上一乘之大道也。

若非了命之後而遽行此功,根本不固,虛而不實,

未曾在大造爐中煆煉出來,總然了得真如之性,

若有一毫滲漏,難免拋身入身之患。

後人不知古人立言之意,多以性理為不足貴,

試問世間學人,

有幾個能明涅槃之心乎?

有幾個能見真如之性乎?

涅槃心、真如性,淨倮倮、赤灑灑、圓陀陀、光灼灼,

通天徹地,非可以後天人心血性而目之。

古人亦有了性不了命,萬劫陰靈難入聖之語,是特為未修命而僅修性者言之。

若已了命,焉得不修性?

若不修性,則應物固執,空有家財而無主柄。

若不修性,雖幻身已脫,而法身難脫。

若不修性,只可長生,而不能無生。

若不修性,雖生身之初能了,而未生之前難全。

內藥了性之功,所關最大,無窮的事業,皆要在此處結果,何得輕視性乎?

吾願成道者,

未修性之先,急須修命;

於了命之後,急須了性。

陰陽並用,性命雙修,自有為而入無為,

至於有無不立、打破虛空,

入於不生不滅之地,修真之能事畢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紫微學堂章真言 的頭像
    紫微學堂章真言

    心靈卜手《紫微學堂_章真言》

    紫微學堂章真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