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梵文近似發音

英國人殖民印度以後,發現印度梵語竟然是世界拼音語言的太祖母,
因此英國學者花了超過三百多年間的研究資料,
配合日本大正大藏經密教部共有四冊保存的悉曇梵咒文字,
再從唐代譯經時所用語音的交叉比對,
還有藏傳咒語的類似發音,
至今可以說已經能夠還原出佛教密宗咒語的近似發音。

我們也發現了漢傳佛教大部分的法師,百年多來居然是用滿大人話的語音來教授咒語,
真是世界佛教的一大奇蹟。
法師應該也是對咒語發音專業的人士,
最起碼朝暮課誦中的首楞嚴咒、大悲咒的唸法應該是比較正確的才是。
但是,給有心研究的人,答案竟然是令人失望的。

梵語母音可依羅馬拼音發音,其上若加有橫線時,
如a、u 、i要發長音。
而e、o也是要發長音。
若字母下加一點者,如 j h n t 發音仍是m、h、n、t。
r唸成ㄌ音,
r 唸成英語的ri,
s 唸成英語的si,
t唸ㄉ音,
th唸ㄊ音。
v接近烏音或英文之w。
c之發音則類似國語的機或七,
n上加一點則唸如英語的sing之ng或n亦可。
若是dh、th、bh,其h為短「喝」發音,暫可唸成d、t、b。
遇到b時,則是長轉音。
t的音通常同英文之d發音,
如tu 唸成堵,
trai唸成得賴,而不是特賴。
類似日文Toyota的ta發濁音為「踏」,而不是「搭」;
Kyoto的to發濁音「舵」。

不過現今很多人並不明白羅馬拼音的原則,
都將t之發ㄉ音,發音成英文t的ㄊ音,
如Tathagata中譯音是怛達阿竭答,現今被念成塌塔嘎踏;
Tantra唸成譚催,而不知要唸成壇多羅;
Sutra應唸修多羅,卻唸成蘇催;
ratna應唸囉答那,卻唸成拉特納;
sattvāya應唸成薩朵哇呀,卻唸成沙特巴雅;
如此唸法則Amitabha就變成了阿迷塌巴,
阿彌陀佛會被唸成阿米塌佛。

其實英文屬於拉丁語系,也留下許多口音會將ta發音成da音,
如station、start、stacy、staff等等。
也因此蘇門達臘(Sumatra)不應該被唸成蘇嘛催
(部分發音可似閩南話發音,
如舍字是閩南話宿舍的sa,ke音唸成閩南話發音的雞,請多比照。)

清代以來,中國佛教並不重視梵音,
而且近代還編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說﹕
康藏的老太婆把〈六字大明咒〉最後一字「吽」看成「牛」字唸,
累積數十年的功夫,居然在晚上會放光。
後來,碰到一位密宗行者告訴她,要唸「吽」才對,卻不放光了……。
其實,藏文的「吽」字,再怎樣看也不會看成中文字的「牛」字。
把故事編得這麼離譜,除了掩飾對藏文以及梵語的不知,
故意抬出「五不翻」作為藉口外,不知還有什麼目的﹖
還有,
〈六字大明咒〉:「嗡 嘛 呢 缽 咩 吽」,
意思是喚起心中蓮花Padma,蓮花上有顆牟尼寶珠放光。
為了誦咒的順暢,缽 咩Padme就是梵音蓮花“缽頭麼”Padma的轉音。
如同《大般若經》〈般若理趣分最勝法門神咒〉中,
將梵音“法”字“達摩”Dharma轉成唐音為“達謎”Dharme,
當時筆受者將“謎”字的右旁部草寫被看成是“繼”字簡寫的右旁部,
讓後來的人誤以為是另外創字,而且還唸成“達繼”的音聲,才是天大的誤會。
有些筆錄的經典如《孔雀明王經》也有如此的錯誤,出現頻頻。


閱讀引用自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caryawang/permalink/7636858837380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紫微學堂章真言 的頭像
    紫微學堂章真言

    心靈卜手《紫微學堂_章真言》

    紫微學堂章真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