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汕頭市報紙業,歷來十分發達。汕頭開始出現報紙,大約是在清朝末期,當時,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地方一些有知之士,深知要啟發民眾覺悟,非借助報紙不可。
於是,由當時的知名人士曾杏村、吳子壽等人.在育善街首先開設了“嶺東閱報所”,收集上海、香港等地的各家報紙供人閱覽。接著,由梅縣人楊季岳主持,開始創辦《嶺東日報》,社址也在育善街。這是汕頭有史以來第一家地方報紙,開創了汕頭“報界之濫觴”。
于晚清萌芽 報人直言社會評論時弊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8年),曾杏村等人又創辦《潮聲旬報》,專用潮州話刊登新聞、常識、文藝等。該報風行一時,深受潮汕人歡迎。以後,又改為《雙日畫報》,社址在外馬路存心善堂後座,採用石版印刷。編輯有吳子壽、鄭唯一、許唯心、吳夢秋、林國英等,這些人都是當時汕頭知名知識份子。他們在報紙刊登文章,直言社會,評論時弊.深受民眾喜愛,因此發行近二千多份。至光緒三十四年(1909年),光緒皇帝逝世。該報因刊登文章,說“光緒為西太后毒斃”,觸怒清朝當局,社長兼總編輯曾杏村被捕入獄。由於曾杏村當時在社會上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當時的警廳廳長馮鐵鈞,對曾相當客氣.專門一間房子供曾單人居住。可見當時輿論界人士在社會上的影響。後來,經各地輿論界群起援助,一年後,曾杏村終獲釋放。
宣統元年(1909年),吳子壽繼而創辦《圖畫日報》,仍然用石版印行。由於該報善於冷嘲熱諷,揭露腐敗,故為一般貴官汙吏視為眼中釘。同時,還有葉楚倫(此人系同盟會會員,後來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1909年創辦的《新中華報》,這是份宣揚民族主義的報紙,但很快被當局勒令停刊,不久葉楚倫又重組《中華新報》,繼續堅持反清立場。宣統三年(1911年)該報因刊載溫生才行刺兩廣水師提督孚琦事件評論,又再次被查封。
濫觴初現 強壓之下仍辦報者眾
儘管當局不斷加強對輿論界的打壓,但在此以後,汕頭仍辦報者眾,《觀潮》、《民甦》、《潮聲》、《鮀江》等報紙相繼出版。
《鮀江》專登風花雪月為花月報,主辦人陳餐雪、陳宗鑒等,每週出一期,編訂成冊。以後有泰國華僑許超然回國,在順昌街開設西藥房,並用業餘時間開辦《鮀江潮小報》,只刊登幾期後停刊。同時,還有古公愚、謝逸喬等人創辦《大風報》,先後有主筆古公愚、葉菊生、張懷真等。還有丘星五創辦《公言報》,陳茜民創辦《晨報》,劉候武辦《晨刊》,胥眠君辦《晨鐘報》,李仙樂辦《新潮報》,杜寶珊辦《潮商公報》及《雙日小刊》,曾恒存辦《雙日畫報》,許秋帆辦《民權報》,陳義辦《大東報》,吳子壽再辦《大嶺東報》等。
1923-1936 “百家爭鳴”難免經營短暫
1923:
到1923年(民國12年),有備案的報紙有《民報》、《民聲報》、《天聲報》、《時報》等,社長周輝甫,主筆為張懷真。
《民聲報》創辦人陳小豪,出三大張,曾停刊幾個月,後來由潮安人謝伊唐繼任社長,重新出版。《民聲報》社址永安街25號,是汕頭市最老的報館之一。該報以消息靈通,穩健見長,並十分注重商業資訊,發行幾千份,內容與《汕報》(下文有介紹)大體相同,副刊為“博聞錄”,材料豐富,受各界人士喜愛,副刊主編為楊世澤(一名秋風),每日出二大張,每星期一停刊,價格與《汕報》相同。
《天聲報》主辦者為詹天眼,1925年(民國14年)改為《早晚報》,1926年又改為《晚報》。
《時報》社長黃雲,社址在鎮平路88號,該報每天出二大張,內容除中外要聞之外,還有專電,市聞等,副刊為“時鐘”,該創辦時間為1926年(民國15年)1月22日,該報內容充實,發行數量頗多。
還有《美術畫刊》、《花報》等。《花報》的主辦者為諸國琛。繼《花報》以後,又有《南華評論》、《大聲報》等。
1925-1927:
1925年前後,在當時汕頭市府備案的有蔡紉秋主辦的《星報》,洪春修主辦的《嶺東晚報》,及後又有藍逸川創辦的《平報》,江夢非的《商報》,陳良辦的《汕頭週報》,郭應清主辦的《新潮報》,張淩雲辦的《新國民報》,馬學人辦的《小晚報》。
1926年(民國15年),有《嘉屬週刊》、《花聲報》、《新民報》及《汕頭新聞報》,主辦人為陳峰岩。還有《嶺東日報》等。
這期間,國民黨左派人士、市黨部宣傳部長李春濤、廖伯鴻等人創辦《嶺東民國日報》。該報創辦時,就在當時擔任“東江各屬行政委員”的周恩來的指導下,大量刊登進步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和革命道理,對推動潮汕的革命起了積極作用。《嶺東民國日報》社址在中馬路永平裡5號,該報系國民黨黨報,社長黎祥材(東莞人),內容與其他各報大體相同,而側重報導國民黨黨務消息。副刊有“民俗週刊”、“新園地”、“司法”等,發行約二三千份,報價與其它各報相同。
1927年(民國16年),錢熱儲主辦《趣報》;曾逸民主辦《汕頭晚報》;董偉襄主辦《商業晚刊》。還有《學聲報》及汕頭頭機器工會出版的《機聲旬刊》等。
1928-1930:
1928年(民國17年),有《韓江上游週報》、《中南之華報》、《光明小報》等。朱作舟主辦《平民瑣報》,王振民創辦《汕頭日報》,吳桂榮創辦《新晚報》和《鏡報》等。
張懷真于1928年(民國17年)十月十日創辦《汕報》。《汕報》位址萬安一橫三號,社長張懷真(梅縣人),該報報導及時,敢於直言,讀者眾多,銷售五千多份,“九"一八”事變以後,增加至七八千份,內容有社論、國聞、省聞、市聞,還有國際電訊等,副刊“微笑”、“司法”等,每日出三大張,逢星期日則出四開紙星期刊一張,每份每月定價大洋一元,零售每份半形。
1929年(民國18年)繼續辦的有蔡文玄創辦的《南潮日報》,羅湘泉辦的《鮀江春報》, 郭見開主辦的《炎華報》,還有歐華祺主辦的《國貨週刊》,是一份商業性報紙,專門刊登國貨消息和重要新聞。還有董偉寰創力的《韓江報》和《商民新聞報》,《韓江報》後來由張自民主辦。同時有劉天白創辦的《雷報》,周學良辦的《午報》和《汕頭新報》;郭立基主辦的《汕頭日日晚報》等。《雷報》則"專以敢言稱,排版新穎,銷數千余份",是汕頭各家小報銷售最多的一份,共出了十四期後停刊。
1930年(民國19年),有梁中武開辦的《華僑新聞報》,1931年又有潮安人李一頭創辦的《風報》,及後有張淩雲創辦的《新嶺東報》,郭立基再辦《明報》。還有由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創辦的《星華日報》。《星華日報》社址在韓堤路,該報社長是陳翔冰,該報印刷較為精美,記載社會新聞及南洋消息最詳細,副刊為“流星”,頗受讀者歡迎,報價每份大洋一元二角,每天出三大張,逢星期一出一大張,發行約四五千份。
1932:
到了1932年(民國21年),新辦的報館有如雨後春筍。當時大報有蔡削天的《僑聲報》。《僑聲報》社址在舊公園前左巷四號,創辦于19
32年(民國21年)10月間,主辦人蔡削天(潮安人),內容與其它各報相同,副刊有“海上”及“法律論壇”,每天出二大張。該報對社會新聞相當詳細,標題製作尤為精警。銷售量頗多,報價一元。有洪春修的《正報》,《正報》社址在新馬路25號,該報創辦于1932年(民國21年),社長開始是洪春修(澄海人),後來改為彭修一,副刊為“活地”、“語林”,材料甚為豐富,發行二三千份,報價與其它相同。
同年還有詹天民主辦《商業時報》,許聲榮主辦《新中國報》等。小報則有陳夢渭辦的《文化報》,周佩主辦的《公道報》,王之楚辦的《准報》,翁心白主辦的《掃報》,柯幼芳辦的《汕頭畫報》,還有梁韓藻辦的《愛克司報》,陳銳霖辦的《道南報》,陳卓爾的《醒報》,曾逸民的《快報》,還有《真報》與《風報》等。
1933-1936:
1933年(民國22年),有陳嘉修辦的《國開報》,汕頭市府辦的《市民日報》,自治會出版的《民治報》,管滇創辦的《鏡報》,後來由陳幹生主辦,還有鐘道明辦的《民報》,張公理辦的《微報》。《微報》後來由謝雪影接辦幾個月,再交由林松枝主辦。還有蔡玉山主辦的《誠報》,開始是小報,後來改為一大張晚刊。
1934年(民國23年)雙玉辦的《衡報》,“文字頗敢言,銷路不惡”,該報開始在潮安,後來移到汕頭,至1935年6月,由於缺乏經費而停辦。
到1935年9月,徐傲骨辦《華南晚報》,每晚出一大張。當時,汕頭晚報僅此一家,而且內容豐富,讀者很多。《華南晚報》社址在新馬路9號,社長徐傲骨,副刊“夜來香”,專載小品文,此外還有“人世間”,專門描寫社會事態,頗適合一般讀者。每晚出一大張,零售八仙,月價六毫。
1936年(民國25年)元旦,楊洲主辦《小日報》,位址在打石街,每日出一小張。還有林松枝辦的《晨鐘報》,也屬小報,每週星期一、四出版。還有何家焯、黃雲等人複辦《汕頭時報》,位址在鎮平路,每天報出二大張。
於是,由當時的知名人士曾杏村、吳子壽等人.在育善街首先開設了“嶺東閱報所”,收集上海、香港等地的各家報紙供人閱覽。接著,由梅縣人楊季岳主持,開始創辦《嶺東日報》,社址也在育善街。這是汕頭有史以來第一家地方報紙,開創了汕頭“報界之濫觴”。
于晚清萌芽 報人直言社會評論時弊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8年),曾杏村等人又創辦《潮聲旬報》,專用潮州話刊登新聞、常識、文藝等。該報風行一時,深受潮汕人歡迎。以後,又改為《雙日畫報》,社址在外馬路存心善堂後座,採用石版印刷。編輯有吳子壽、鄭唯一、許唯心、吳夢秋、林國英等,這些人都是當時汕頭知名知識份子。他們在報紙刊登文章,直言社會,評論時弊.深受民眾喜愛,因此發行近二千多份。至光緒三十四年(1909年),光緒皇帝逝世。該報因刊登文章,說“光緒為西太后毒斃”,觸怒清朝當局,社長兼總編輯曾杏村被捕入獄。由於曾杏村當時在社會上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當時的警廳廳長馮鐵鈞,對曾相當客氣.專門一間房子供曾單人居住。可見當時輿論界人士在社會上的影響。後來,經各地輿論界群起援助,一年後,曾杏村終獲釋放。
宣統元年(1909年),吳子壽繼而創辦《圖畫日報》,仍然用石版印行。由於該報善於冷嘲熱諷,揭露腐敗,故為一般貴官汙吏視為眼中釘。同時,還有葉楚倫(此人系同盟會會員,後來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1909年創辦的《新中華報》,這是份宣揚民族主義的報紙,但很快被當局勒令停刊,不久葉楚倫又重組《中華新報》,繼續堅持反清立場。宣統三年(1911年)該報因刊載溫生才行刺兩廣水師提督孚琦事件評論,又再次被查封。
濫觴初現 強壓之下仍辦報者眾
儘管當局不斷加強對輿論界的打壓,但在此以後,汕頭仍辦報者眾,《觀潮》、《民甦》、《潮聲》、《鮀江》等報紙相繼出版。
《鮀江》專登風花雪月為花月報,主辦人陳餐雪、陳宗鑒等,每週出一期,編訂成冊。以後有泰國華僑許超然回國,在順昌街開設西藥房,並用業餘時間開辦《鮀江潮小報》,只刊登幾期後停刊。同時,還有古公愚、謝逸喬等人創辦《大風報》,先後有主筆古公愚、葉菊生、張懷真等。還有丘星五創辦《公言報》,陳茜民創辦《晨報》,劉候武辦《晨刊》,胥眠君辦《晨鐘報》,李仙樂辦《新潮報》,杜寶珊辦《潮商公報》及《雙日小刊》,曾恒存辦《雙日畫報》,許秋帆辦《民權報》,陳義辦《大東報》,吳子壽再辦《大嶺東報》等。
1923-1936 “百家爭鳴”難免經營短暫
1923:
到1923年(民國12年),有備案的報紙有《民報》、《民聲報》、《天聲報》、《時報》等,社長周輝甫,主筆為張懷真。
《民聲報》創辦人陳小豪,出三大張,曾停刊幾個月,後來由潮安人謝伊唐繼任社長,重新出版。《民聲報》社址永安街25號,是汕頭市最老的報館之一。該報以消息靈通,穩健見長,並十分注重商業資訊,發行幾千份,內容與《汕報》(下文有介紹)大體相同,副刊為“博聞錄”,材料豐富,受各界人士喜愛,副刊主編為楊世澤(一名秋風),每日出二大張,每星期一停刊,價格與《汕報》相同。
《天聲報》主辦者為詹天眼,1925年(民國14年)改為《早晚報》,1926年又改為《晚報》。
《時報》社長黃雲,社址在鎮平路88號,該報每天出二大張,內容除中外要聞之外,還有專電,市聞等,副刊為“時鐘”,該創辦時間為1926年(民國15年)1月22日,該報內容充實,發行數量頗多。
還有《美術畫刊》、《花報》等。《花報》的主辦者為諸國琛。繼《花報》以後,又有《南華評論》、《大聲報》等。
1925-1927:
1925年前後,在當時汕頭市府備案的有蔡紉秋主辦的《星報》,洪春修主辦的《嶺東晚報》,及後又有藍逸川創辦的《平報》,江夢非的《商報》,陳良辦的《汕頭週報》,郭應清主辦的《新潮報》,張淩雲辦的《新國民報》,馬學人辦的《小晚報》。
1926年(民國15年),有《嘉屬週刊》、《花聲報》、《新民報》及《汕頭新聞報》,主辦人為陳峰岩。還有《嶺東日報》等。
這期間,國民黨左派人士、市黨部宣傳部長李春濤、廖伯鴻等人創辦《嶺東民國日報》。該報創辦時,就在當時擔任“東江各屬行政委員”的周恩來的指導下,大量刊登進步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和革命道理,對推動潮汕的革命起了積極作用。《嶺東民國日報》社址在中馬路永平裡5號,該報系國民黨黨報,社長黎祥材(東莞人),內容與其他各報大體相同,而側重報導國民黨黨務消息。副刊有“民俗週刊”、“新園地”、“司法”等,發行約二三千份,報價與其它各報相同。
1927年(民國16年),錢熱儲主辦《趣報》;曾逸民主辦《汕頭晚報》;董偉襄主辦《商業晚刊》。還有《學聲報》及汕頭頭機器工會出版的《機聲旬刊》等。
1928-1930:
1928年(民國17年),有《韓江上游週報》、《中南之華報》、《光明小報》等。朱作舟主辦《平民瑣報》,王振民創辦《汕頭日報》,吳桂榮創辦《新晚報》和《鏡報》等。
張懷真于1928年(民國17年)十月十日創辦《汕報》。《汕報》位址萬安一橫三號,社長張懷真(梅縣人),該報報導及時,敢於直言,讀者眾多,銷售五千多份,“九"一八”事變以後,增加至七八千份,內容有社論、國聞、省聞、市聞,還有國際電訊等,副刊“微笑”、“司法”等,每日出三大張,逢星期日則出四開紙星期刊一張,每份每月定價大洋一元,零售每份半形。
1929年(民國18年)繼續辦的有蔡文玄創辦的《南潮日報》,羅湘泉辦的《鮀江春報》, 郭見開主辦的《炎華報》,還有歐華祺主辦的《國貨週刊》,是一份商業性報紙,專門刊登國貨消息和重要新聞。還有董偉寰創力的《韓江報》和《商民新聞報》,《韓江報》後來由張自民主辦。同時有劉天白創辦的《雷報》,周學良辦的《午報》和《汕頭新報》;郭立基主辦的《汕頭日日晚報》等。《雷報》則"專以敢言稱,排版新穎,銷數千余份",是汕頭各家小報銷售最多的一份,共出了十四期後停刊。
1930年(民國19年),有梁中武開辦的《華僑新聞報》,1931年又有潮安人李一頭創辦的《風報》,及後有張淩雲創辦的《新嶺東報》,郭立基再辦《明報》。還有由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創辦的《星華日報》。《星華日報》社址在韓堤路,該報社長是陳翔冰,該報印刷較為精美,記載社會新聞及南洋消息最詳細,副刊為“流星”,頗受讀者歡迎,報價每份大洋一元二角,每天出三大張,逢星期一出一大張,發行約四五千份。
1932:
到了1932年(民國21年),新辦的報館有如雨後春筍。當時大報有蔡削天的《僑聲報》。《僑聲報》社址在舊公園前左巷四號,創辦于19
32年(民國21年)10月間,主辦人蔡削天(潮安人),內容與其它各報相同,副刊有“海上”及“法律論壇”,每天出二大張。該報對社會新聞相當詳細,標題製作尤為精警。銷售量頗多,報價一元。有洪春修的《正報》,《正報》社址在新馬路25號,該報創辦于1932年(民國21年),社長開始是洪春修(澄海人),後來改為彭修一,副刊為“活地”、“語林”,材料甚為豐富,發行二三千份,報價與其它相同。
同年還有詹天民主辦《商業時報》,許聲榮主辦《新中國報》等。小報則有陳夢渭辦的《文化報》,周佩主辦的《公道報》,王之楚辦的《准報》,翁心白主辦的《掃報》,柯幼芳辦的《汕頭畫報》,還有梁韓藻辦的《愛克司報》,陳銳霖辦的《道南報》,陳卓爾的《醒報》,曾逸民的《快報》,還有《真報》與《風報》等。
1933-1936:
1933年(民國22年),有陳嘉修辦的《國開報》,汕頭市府辦的《市民日報》,自治會出版的《民治報》,管滇創辦的《鏡報》,後來由陳幹生主辦,還有鐘道明辦的《民報》,張公理辦的《微報》。《微報》後來由謝雪影接辦幾個月,再交由林松枝主辦。還有蔡玉山主辦的《誠報》,開始是小報,後來改為一大張晚刊。
1934年(民國23年)雙玉辦的《衡報》,“文字頗敢言,銷路不惡”,該報開始在潮安,後來移到汕頭,至1935年6月,由於缺乏經費而停辦。
到1935年9月,徐傲骨辦《華南晚報》,每晚出一大張。當時,汕頭晚報僅此一家,而且內容豐富,讀者很多。《華南晚報》社址在新馬路9號,社長徐傲骨,副刊“夜來香”,專載小品文,此外還有“人世間”,專門描寫社會事態,頗適合一般讀者。每晚出一大張,零售八仙,月價六毫。
1936年(民國25年)元旦,楊洲主辦《小日報》,位址在打石街,每日出一小張。還有林松枝辦的《晨鐘報》,也屬小報,每週星期一、四出版。還有何家焯、黃雲等人複辦《汕頭時報》,位址在鎮平路,每天報出二大張。
許多報紙因經費不足,嚴重虧本而先後停刊,至1936年前後,汕頭所存報紙,日報有《汕報》、《民聲報》、《嶺東民國日報》、《星華日報》、《僑聲報》、《正報》、《時報》、《小日報》等,晚報則僅有《華南晚報》一家,小報則是《民報》、《晨鐘報》兩家。
作者:彭楚斌 編輯對原文有刪改
作者:彭楚斌 編輯對原文有刪改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