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法語輯錄》
文段『無順序』皆自成一格,又可組合連貫閱讀,
旨在於『真理』『佛性』,人人可得!

以下~

一是遮詮一表詮,一笑一諾漆桶落,
一棒一喝絕思慮,毫無戱論證心體。

《實相寶藏論》:
主要說明大菩提心即自心本性的實相,
屬大圓滿的思想,
與內地禪宗說法大體相似。
但禪宗是遮詮,重在不明說。
本論是表詮,重在說理,故又不盡同。

點破心性所在處,千百年來都猜測,無人體會此奧妙,
只需維持不造作,脫離名相去概念,本心本然真明覺。
明珠朗朗在胸懷,迷妄「不想」應無礙,
彷似秋月映湖水,願諸仁者證如來。

縱使擁有大神通,本尊化現在左右,
定力不動如大山,相比菩提似微塵。
佛法精華菩提心,慈悲空性融一體,
諸法本性即無生,大悲菩薩證佛果。

無極觀禪師:
王宮不住箇癡獃,半夜逾城真怪哉,
苦行六年誰睬你,計窮只得出山來。

代答:
榮華富貴置身外,無奈眾生沉苦海,
願將悟道示眾生,慈悲訴知有情哉。

昔日錯事未懺悔,年年月月夢一回,
想藉經文空去夢,孰知惡夢仍跟隨。
夢人惡夢汗直流,夢裡夢醒猶夢中,
冷氣吹乾夢未醒,深尋周公尚未回。
鸚鵡學語說不二,顯知經論深且多,
冒濫陶醉覺悟境,誰知夢醒癡依舊。
高談空性幾十秋,公案早已滾瀾熟,
壇經朗朗出尊口,飢仍就飯寒加裘。

學佛首要在明心,心地一明無畏懼;
啐啄同時證無生,無所來去是如來。
縱使持咒千萬遍,即使磕頭萬千次,
布施供養千千萬,若未明心皆悵然。
強謂己心似秋月,爭知肚裡暗昏昏?
來時無物去亦無,唯有明心報佛恩。
應有實體才有影,菩提非樹本無影。
莫將無影解,原來無此物。
去妄除影兩相乖,不知幻相擾心田,
若也無心省去除,不修不整即本然。

肉身終毀莫強留,一芥光點自去來,
莫執皮囊費心機,心光悠悠如太虛。
世間所有皆無常,平等利益諸眾生,
必將解脫證佛果,心不顛倒度此生。

雖然已知心所在,仍應守戒自安泰。
或夢或定遇幻境,提起密咒防護來。
禪密雙修心志堅,身心總持於是焉。
廣學多聞貴知心,自他兩利本相連。

萬卷經文苦鑽營,不如靜心細體會。
與生俱來一明珠,藏在肉身自光明。
一摑皮囊疑喚醒,來日將悟欲領證,
如幻眾生盡消失,何勞上堂說分明。

人間世,世間人,欲求永恆覓心性。
竟不知兮未離身,明珠朗朗在胸襟。
朝誦咒,暮拜佛,一心寄望有佛國。
未除妄想心不定,千求萬求皆不應。
本元成,是唯一,生佛眾生無差異。
法報化身妙色光,亙古無別一般樣。
皮囊臭,臭皮囊,不淨雜物體內裝。
莫棄嫌兮有寶藏,悟得摩尼喜洋洋。

耗盡腦力欲覓心,析解文字怎得心?
若未親體生命力,千求萬求未蒙恩。

喜獲明珠當珍惜,六度萬行不停息,
長養我心潤群生,慈悲喜捨菩薩行,
直至證覺不停矣!

智者點亮心中燈,光明是由胸膛出。
上天入地全由心,何必廟中點油燈。

條條曲路愛追求,總是輪迴苦憂憂,
明路直指無人信,唯有苦海茫然游。

我此心光在胸口,腦中嘀咕非是心,
若將腦識常運轉,造業不停罪亦深。

我有明珠在心胸,通天徹地亙古今。
俗人皆從思惟尋,蓮師杖指此心靈。
直指明路人不識,本自具足未遺失,
用盡心機尋未得,條條曲路誤數世。

不可思議之內在,在己之內無人識。
雖言是心即是佛,可惜一直未了悟。
與生俱來不維持,本初即在未相信。
攜同此寶共輪迴,經歷數劫苦漂流。

總持長咒清淨義,賦我心體加持力,
提起念力化萬千,臨急短咒方有利。
受灌法乳久提煉,終成醍醐始得騐,
莫急授徒任傾瀉,當知滴湖味不連。

無明隱蓋內光華,外顯五光展五大。
藍光空大白水大,黃地紅火綠風大。

無明起,顯生滅,累積功德二善道。
受身縛,認實有,難以解脫達遍智。

明相非實有,明相具空性。
輪涅一切法,皆空實無有。
如夢之展現,別無依止處。
佛陀與眾生,只差明無明。

欲知真實義,但視虛空際。
空性之虛空,生起世間基。
鏡為影像基,影以水為基。
彩虹天空現,亦賴空為基。

七情與六欲,皆因身所執。
眼耳鼻舌身,展現諸情欲。
析分瞬間執,連續情執深。
若能靜觀待,心不起漣漪。

了知一切輪涅,皆為無基離根,此乃無有;
了知諸法,悉皆攝於唯一覺性之中,乃為唯一;
了知其本性為明空無二,此為任運;
覺性行持自地,六聚自然安住,此為平等。

邪師牽引外奔馳,曲路耽誤了一生,
誦經為何不解經?悠悠度日混一生。

三閱大藏方知曉,費時半生已年邁,
慨歎曲路多分歧,正路途上人寂寥。

一切輪湼之顕現,皆是自心之幻變。
如今所見諸利害,亦是自心之所執。
有情世間噐世界,種種差別由心立。
經說眾生從業生,心若滅者業非有。

復以六識緊緊執著六境顯現,增長六惑之力,
以此因緣流轉於輪回,如同旋火之輪也。

若執明相為實有,遂生無明生滅始。
繼與外境交相混,宛如水滴入焦土。

輪涅所聚一切法,如如法性同一味。
無間遍智自生起,然實不執於外境。

法性離言銓,無內亦無外,
離凡夫心識,任運而自在,
光明離中邊,一切自生起,
動靜諸世間,無非虛空現。

莫羨香象掛瓔珞(心不解脫求福報);
鄙視羅漢托空缽(縱是空缽亦無礙)。
修行功德已不見(鼓吹福德再輪迴)。
般若智慧久未聞(只聽布施種福田)。
戒忍進禪未經驗(佛法淪落竟這般)。

唱誦經文收益多,無暇講經解迷惑。
法事儀軌久且繁,甚深法義早不說。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88688857833268/permalink/15084427191912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微學堂章真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