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詹天眼,名金源,號玄靖,廣東潮陽人,清光緒三十四年,民國前13年(1908年)生。


畢業于汕頭東山中學、廣州市民大學。

  詹天眼,潮州詹氏壹拾世祖仰唐公次子金源,字天眼,號玄靖,封金剛上師。天眼上師於民國年間,於羊城和汕頭市,創立
《天聲日報》及《宏道日報》,為兩報社之東主,並為社長兼主筆,社論卓越,闡釋深入淺出,為民請命直破核心,建樹於地方基礎基層。陳濟棠優禮相徵,多番謝絕難辭陳公全力相挺治平策略之盛情,而任陳濟棠兩廣總督府參謀長,并兼任廣東省東區少將視察專員,輔佐督府主政兩廣軍事、經濟、教育、民政、治安等要務,誠助六載民安德盛,廣東郅治有據有憑,後隨主帥隱退,棄政從藥并繼續潛究玄學。


  對日抗戰時期,偕同家人避難移居香港,開始從事貿易生意,開創潮州公司經營土特產貿易,後於九龍開辦德春堂與天春堂兩連鎖店,專營中藥與成藥。1945-1951出選九龍塘村街坊福利會會長,為地區市民服務及代表市民代表予港府做溝通橋梁,盡其終生為民服務,並致力奉獻於宗教揚善之舉。


  天眼上師畢業於廣州市民大學(校長係由當時廣廣州市長孫科兼任),天眼上師文學素養甚高,毛筆楷書更冠同儕,青年時即對文學、哲學、玄學、佛學、儒學、宗教學、堪輿學等甚有研究,終生極力倡導五教大同(道、佛、孔、耶、回),著作有天眼文存第一輯』天眼文存第二輯』『消彌世界三大紛爭』『却病延年捷訣』『金剛經正解』『道德經正解』『地理闡秘』『青年修養門徑』『大同歌』『覺經』『人經』『勸世歌』『治平策畧』『武備』等等諸多著作,而諸多著作印製完畢後,皆已分送流散,惜又未留存手稿,也無自留收藏出版書,故其後人尋覓至今已二十餘載,亦仍無法一窺天眼上師著作全貌,大法消逝備感惋惜



1923年創辦《天聲日報》任汕頭《天聲日報》社長。
1930年起任匯兌公所顧問,存心善堂總理等。
為潮汕善堂界知名人士,"潮汕各善堂保存大峰祖師代表大會"主席、棉安善堂潮汕念佛社總理、存心善堂潮汕念佛社董事。
陳濟棠時期被聘為陳氏幕僚,陳濟棠兩廣總督府參謀長,於陳濟棠治粵時期,創辦廣東仁愛善堂及中西留醫院、贈醫贈藥所、育嬰院、救護隊等醫護救助福利設施、倡辦基礎教育、興建學校多達400餘所,發行《仁愛》旬刊于廣州,經濟貿易為全國第一,建立全國第一支先進消防車對,等等民生建樹堪稱全國第一,為廣東省之黃金六年,地方鄉民耆老憶念猶存迄今。


 


 


(陳濟棠1929年至1936年在粵主政期間,對廣東發展具有重大建樹。海珠橋、中山紀念堂、中山大學五山新校舍、愛群大廈以及廣州30多條馬路等市政建設成績顯著,懲治貪官污吏、整頓稅務機關、保護農業發展、因地制宜地將廣東農產品工業化,他在整理財政方面也頗有心得。陳濟棠提出要“改革陋習,刷新政治,造成模範新廣東”,他認為“為政在人”,因此設立公務人員考績委員會,實行考試,以資選拔。


陳濟棠還提出“教育是立國之本,是永久的事業”,提倡民辦中、小學校,設立圖書館,獎勵專門技術之研究及發明。 在短短的三年內,廣東全省小學和中學分別增加了400餘所和60餘所,小、中學生人數分別增加了14萬和1.6萬人。 而因為一直懷有深沉的傳統文化情結,陳濟棠還在廣東發起了“復古運動”,他大力提倡“尊孔讀經”,並曾以“一介武夫”的身份與大學者胡適展開過論戰,使國人為之矚目,成為當時中國傳統保守派的代表人物。


治粵期間,陳濟棠傾力於地方建設,對廣東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均發生有重大影響。 當時即廣受好評,贏得了極高的社會聲譽。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微學堂章真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