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參禪為大悟,以通音為小悟
兩宋之際佛教流傳「以參禪為大悟,以通音為小悟」的說法。
明清時期僧人亦持有此傳統如說:
「如來以相好嚴身,梵音演法,故見正法者,不應說法斷滅相。
如陳那比丘聞佛音聲而獲四果;
觀音大士入流亡所而證圓通;
善財執唱阿字而入般若;
香嚴聽竹聲以明本心,
以至樓子歌聲,棺頭哀語,月夜龜鳴,欄上雞叫,溈山呵呵,雲門鑒咦,
大地出琴聲,應幹王之奏樂,驚起從前物。」

「通音」之術在明清時期之釋門又有了更確切地交代,
劉獻廷於《廣陽雜記》中提及清代僧人以「等韻」開悟學人:
「當明中葉,等韻之學勝行於世。
北京衍法五台、西蜀峨嵋、中州伏牛、南海普陀,皆有韻主和尚,純以唱韻開悟學者。
學者目參禪為大悟門,等韻為小悟門,而徽州黃山普門和尚,尤為諸方之推重。」

等韻之學是唐宋以還中國古人借鑑梵字的拼轉原理,
更具體說,就使借鑑《悉曇章》的拼轉圖而發明的,
以圖表分析漢字發音方式與發音方法的一門學科。
其首倡之功當歸之於中晚唐時期多位擅長於悉曇之學的僧人。
宋元時期,等韻之學漸趨發達,成為漢語音韻學中的顯學,流傳於淄素之中。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caryawang/permalink/247895784887745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微學堂章真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