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日的潮州市,沿用了古代潮州的名字。 “潮州”這個名字,從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年)開始使用,至今已有1402年。今日的潮州市,連同毗鄰的汕頭市、揭陽市,是在原潮州府的基礎上分化沿革而
來的。今潮州市城區,是原海陽縣城,也是原潮州府城。今日的潮州市,已從原來的縣級市升格為管轄一區二縣的地級市。



隋以前的潮州
潮州這片地域,正式劃入全國版圖的時間,是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這年,嶺南初設南海郡。全國地方行政分為二級管理,即實行郡縣制。在秦、漢、三國幾百年的歷史中,政體多變,而潮州這一帶只有縣級建制。這裡(包括今汕頭,揭陽、梅州所屬的各(區)、市以至福建漳浦等地〕屬於南海郡內的渴陽縣。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從南海郡中分設東官郡,東官郡兼有古代循州(今惠州、龍川一帶)和潮州全境。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又把東官郡分成東官郡和義安郡。義安郡是潮州最早獨立的郡一級機構設置。郡下面設縣義安郡的建立,至今已有1580年。



隋至清代的潮州
隋文帝開皇十年,全國撤郡設州。翌年,義安郡改名潮州。這是潮州得名之初。因州的南部瀕臨大海,潮水在此漲落往復,故以此命名。
潮州第一次設立只持續十幾年,至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又恢復義安郡的名稱。
十幾年後,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義安郡再次改稱潮州。
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又改州為郡。潮州這一回改名潮陽郡,不再叫做義安郡了。因此,後人有時稱潮州為潮陽。
潮陽郡建制的存在,只有十幾年,唐韓元元年(758年),恢復州制,潮陽郡重新改稱潮州。此後千餘年,潮州之名一直沿用下來,直至清代末年。


唐宋時期,地方行政分三級管理。唐時,州以上先後設府,設道,邊境地帶設經略使、節度使。潮州先後屬循州總管府、廣州中都督府、江南道、嶺南道、嶺南經略使、嶺南節度使等,並曾屬福建經略使、福州都督府。宋代,管轄潮州的上一級行政機構是廣南東路。
在三級地方行政機構中,州下面設縣。隋開皇十一年,潮州的下屬縣有海陽、潮陽、程鄉(今梅縣)、義招(今大埔)、綏安(今漳浦)、海寧(今惠來)等。


元代,潮州改稱潮州路總管府。明清二代,潮州稱為潮州府。潮州府管轄的縣級單位,最多時有11個,即康熙年間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大埔、平遠、鎮平(蕉嶺)、饒平、澄海、惠來、普寧等。
自義安郡建立以來,不管機構名稱和疆域的範圍怎樣改變,潮州一直是管轄幾個縣的地方行政單位,而潮州府(路、州、郡)的署衙一直設在海陽縣城。因此,海陽縣城也叫潮州府城。


民國時期的潮州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權。是年12月,潮州的最後一任知府陈兆棠在潮州城被槍決,結束了清王朝在潮州的統治。在新政體正式形成之前,政局動盪,機構多變。
民國時期,由於沿海新埠汕頭市的崛起,粵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逐漸南移。這個時期,粵東地區曾先後設置潮州安撫使、潮梅鎮守使、潮循道、東江行政委員公署、東區綏靖委員公署等機構,這些機構大部分時間駐汕頭。


民國25年(1936年),成立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潮安、潮陽、揭陽、澄海、饒平、惠來、普寧、豐順、南澳、汕頭市和南山管理局。五區專員公署設在潮安。 1949年全省擴編成15個行政區,潮汕地區分成七、八兩區。第八區專署也設在潮安。
潮州府消失之後,縣以上行政機構多變,但縣一級機構卻相對穩定。


民國3年(1914年),內政部改定全國重複縣名,原潮州府屬下的海陽縣,因與山東省海陽縣同名,改名潮安縣。
潮安是一個縣,潮州原是縣以上一級的府,潮州和潮安是兩個不同層次的行政機構和地域名稱。但由於縣城向來作府城,因此,在一些人心目中,潮州、潮安有時概念含糊。
潮安縣的前身海陽縣,是東晉咸和六年(331年)設置東官郡時在原南海郡的古揭陽縣地域內建立起來的。同時置建的,還有綏安(今漳浦)、海寧(今惠來)和潮陽等縣。
昔年的海陽縣地域很廣,後來與其他各縣分分合合。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割出永寧,延德、崇義3鄉另建揭陽縣。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析建饒平縣。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析置澄海縣。清乾隆三年(1738年)又割出豐政都與揭陽的藍田都、大埔的清遠都、嘉應的萬安都組成豐順縣。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縣級機構越來越多,海陽縣的地域也就越來越小。
民國時期的潮州,漸漸地變成專指原潮州府城(即潮安縣城)或指潮安縣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潮州
汕頭港口城市的形成和發展,逐漸取代了潮安(原海陽縣)在粵東地區的領先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潮汕地區設潮汕臨時專署;1950年2月,成立潮汕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署初設潮安後遷往汕頭。 1951年7月,廣東省人民政府粵東辦事處在潮安縣成立;同年11月,撤銷粵東辦事處,成立廣東省人民政府粵東行署,行署轄21個縣(包括當時的潮汕、興梅、東江3個專區各縣)。 1955年9月,粵東行署從潮州市遷至汕頭市。從此,粵東政治中心移往汕頭。 1953年1月,新建潮安市;7月,改名潮州市。這時的潮州市是由原潮安縣的城關鎮和意溪鎮組成的。 “潮州”第一作為市建制的名稱。潮州市與潮安縣同屬粵東行署領導。
1958年年底、澈銷潮州市建制,改潮州市為潮安縣城關鎮人民公社。翌年改稱潮州鎮,屬縣級鎮。
1979年8月1日,國務院批准恢復潮州市建制。 1980年1月,以潮州鎮和下津、六畝、黃金塘,臥石、社光5個大隊的地域重建潮州市,縣、市再次分開建制。
1983年7月,撤銷潮安具,併入潮州市。這時,潮州市的範圍相當於最初連同城區在內的潮安縣。
同年(1983年)12月,撤銷汕尖地區,汕頭地區原來所轄各縣(除海豐、陸豐兩縣外)舊汕頭市領導,潮州市則由廣東省委託汕頭市代管。
1989年l月,潮州市歸省直接領導,並享受市(地)一級經濟管理權限。 1990年1月,潮州市被定為副地級市。
1991年12月,國務院調整潮汕地區行政區劃,設置潮州、汕頭、揭陽3個地級市,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同時擴大區域,設立湘橋區和潮安縣,並將原汕頭市和饒平縣劃歸潮州市管轄,這便成了今日的潮州市。


來源: e京論壇>>振興汕頭共獻謀略


 


本文閱讀節錄自http://www.chaofeng.org/article/detail.asp?id=658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微學堂章真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