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敲爻歌直解》純陽帝君呂祖著  悟元子劉一明解




《敲爻歌》乃呂祖丹經中了命了性,有次有序,徹始徹終之口訣,

非同其餘詩詞論說僅言大略也,

蓋此歌系呂祖成道以後所作,就其自已經歷工程、火候、次序,細示於人耳。

世之注疏者,多無真傳,或以閨丹解,或以爐火解,或以搬運解,皆不合乎性命正理。

間有以正理解者,而又不分次序;

間有強分次序者,而又不破取象,

各憑臆見,自分枝葉,獨惑人心,無益有損,

將祖師當年一片普度之慈心,置於無用之地矣。

余自幼慕道,即常讀此歌,取諸家解說,細閱參看,

疑為閨丹,又似爐火,疑為爐火,又似般運,忽此忽彼,或信或疑,究無定見,

及得龕谷老師之旨,始知非閨丹,非爐火,非搬運,乃無上至真之妙道也。

後遇仙留丈人,而于前後次序,藥物分數,方能豁然貫通,

因歎諸家注疏,皆是以鳥為鸞,指鹿為馬,

不是解聖道,實是毀聖道;

不是闡聖道,實是亂聖道,

久欲解釋,不敢下筆,數十年來求其佳解,終不可得。

爰于嘉慶六年,沐浴焚香,誠心告命,逐節細釋,

前者前之,後者後之,句句落實,字字歸真,

還丹、金丹、神丹三丹,各分交界;

初乘、中乘、上乘三乘,各別階梯。

至於龍虎鉛汞、朱砂水銀、嬰兒姹女、金花仙物、黃婆土釜等等法象異名,

盡皆破解,剝核見仁,為大眾一一直說,絕無隱匿,

使閱者過目了然,庶不為竊取聖道者之所誤矣,

此余之本心,亦祖師之本心。

注成之後,名之曰《敲爻歌直解》,特以直解其歌中所蘊之義耳。

 

時大清嘉慶六年歲次辛酉冬至日悟元子自序于自在窩中。

 

漢終唐國飄篷客,所以敲爻不可測。

縱橫逆順沒遮欄,靜則無為動是色。

 

祖師姓呂名岩,字洞賓,號純陽子,原籍山西蒲州蒲阪人,即今陝西蒲城縣也。

生於大唐天寶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時,以科舉授江州德化縣縣令。

游廬山,遇正陽帝君,因黃樑夢大覺,得金丹火符真訣,修煉成道。

道成之後,不敢自秘天寶,遂作此歌,

備述自己經歷藥物火候,真履實踐功夫,以引後學。

非同未成道以前擬議之語。

故此歌始終以身體力行者示人也。

 

飄篷者,行舟之風篷。風篷之為物,乘風推舟。

舟行水上,東西南北,絕無阻擋。

修真得訣,如舟之有風篷也。

得訣行道,曲直應物,潛躍隨心,無往不利,如舟行水上,借篷飄之力,絕無阻擋也。

因其無阻無擋,故修真之客為飄篷之客。

 

爻者,卦之爻。

一卦六爻,有剛柔之位,有前後之象;

有剛柔即有變化,有前後即有進退。

飄篷客可剛則剛,可柔則柔,可前則前,可後則後,

亦如敲爻而行,變化隨時,進退無常,故行藏虛實,人不可測。

 

不可測者,天關在手,地軸由心,縱橫逆順沒遮欄,靜則無為動是色也。

 

靜無為者,寂然不動也;動是色者,感而遂通也。

 

色非女色,亦非一切有形有象之色,乃妙有之色。

寂然不動者真空也,感而遂通者妙有也。

真空妙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常靜常應,常應常靜,

造化不能拘,萬物不能移,此其所以為飄篷客,此其所以不可測也。

 

 

也飲酒,也食肉,守定煙花斷淫欲。

行禪唱詠胭粉詞,持戒酒肉常充腹。

 

世間修真之士,多戒酒肉避煙花,入山養靜,冀望成道。

殊不知飄篷之客,也飲酒,也食肉,守定煙花斷淫欲也。

 

其曰守定煙花者,非貪煙花,乃有所守,

而定煙花、斷淫欲,不為煙花所迷,故行禪唱詠胭粉詞,見色不色,對景忘情也。

 

其曰“飲酒食肉”者,非破戒而貪酒肉,乃持戒隨緣,酒肉充腹而心不計較也。

斷淫持戒,身在酒色之場,心在酒色之外,何礙於酒色乎?

 

 

色是藥,酒是祿,酒色之中無拘束。

只因花酒誤長生,飲酒戴花神鬼哭。

 

以其能斷淫,則見色不色,即有真靈之色,故曰“色是藥”。

以其能持戒,則遇酒不酒,別有延命之酒,故曰“酒是祿”。

以其色是藥,酒是祿,借假修真,以真化假,故酒色場中無拘束也。

 

彼不知真靈之色是藥,延命之酒是祿者,

貪戀外之假酒色,而失內之真酒色,棄真認假,自誤長生者比比皆然。

 

若悟的假色中有真色,假酒中有真酒,在大火裡栽蓮,在泥水內拖船,

竊陰陽、奪造化、轉樞紐、回氣機,境命在彼,造遇在我,其盜機也,

天下莫能見,莫能知,故曰戴花飲酒神鬼哭。

 

 

不破戒,不犯淫,破戒真如性即沉。

犯淫壞失長生寶,得者須由道力人。

 

修真之道,首戒酒色。

戴花飲酒,人或疑其必用酒色修道,則流於禦女閨丹之術,未免犯戒破淫矣。

 

殊不知不破戒不犯淫,若稍貪酒破戒,而真如之性,即沉淪不見;

若稍貪花犯淫,而長生之寶,即失落無蹤。

這個酒色場中生活,惟有道力之人能行之,若無道力者,焉能不為酒色所迷乎?

 

道力人,真散漢,酒是良朋花是伴。

花街柳巷覓真人,真人只是花街玩。

 

足色真金,須從大火中煆出;

潔淨荷花,還在淤泥裡生成。

非火不見金之真,非泥不顯蓮之潔。

惟有道力之人,常以花酒為朋伴,

蓋以花街柳巷,易足迷人之處,方見真人本面。

若花街柳巷過去不得,則人不真,不是有道力之人。

故真人只在花街玩,絕不以酒色所迷也。

 

夫酒色若不能迷,世間即無一物得迷。

酒色若有所迷,世間即無一物不迷。

酒色二物乃驗人真假之試金石也。

 

 

摘花戴飲長生酒,景裡無為道自昌。

一任群迷多笑怪,仙花仙酒是仙鄉。

 

惟其有道力之人,不為世間酒色所迷,

故能戴仙花、飲仙酒,能于凡景中,萬有皆空,諸緣不染,無為而道自昌也。

彼世間孤寂守靜之輩,不知戴花飲酒之妙用,或疑貪花戀酒,行為有怪,

那知戴花非凡花,飲酒非凡酒,乃系仙花仙酒,是仙鄉也。

 

 

到此鄉,非常客,姹女嬰兒生喜樂,

洞中常采四時花,花花結就長生藥。

 

戴仙花飲仙酒,即見到仙鄉矣。

能到仙鄉,即是仙客,而非常客也。

 

非常客者,不戀外之假陰陽,自有內之真陰陽。

蓋假者無染,而真者即現,故曰“姹女嬰兒生喜樂”。

 

姹女者,靈知是也。

以其靈知,外明內暗,為陽中陰,故謂姹女。

 

嬰兒者,真知是也。

以其真知,外暗內明,為陰中陽,故謂嬰兒。

 

靈知真知喜樂,陰陽和諧,先天之氣回復,洞中常有四時之花,隨手採取,

收入造化爐中,培之養之,勿使漏泄,積少成多,由嫩而堅,則花花結就長生之藥矣。

曰洞中常采者,家園自有,不假外求,非身外一切有形有象之花,乃宥密至聖至神之花也。

 

長生藥,採花心,花蕋層層豔麗春。

時人不達花中理,一訣天機值萬金。

 

長生之藥,既是花花結就,則採花結丹,所不容緩者。

然採花只采其氣,不采其質,

只采其花心,不采其花瓣。

 

花心者,中黃之物,花之精神所聚,所謂花蕋者是也。

這個花蕋,即天地之心,其中有生氣藏焉。

 

采得生氣,則大本到手。

本立道生,具眾理而應萬事,頭頭是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花蕋層層,其豔麗如春日陽氣,無處不通矣。

 

這個花中之理,順之則生人生物,逆之則成仙成佛,人人有分,人人不達。

若有達之者,立躋聖位,故曰“一訣天機值萬金”。

以上皆言飄蓬在塵出塵之大義,以下細分敲爻之火候。

 

 

謝天地,感虛空,得遇仙師是祖宗。

附耳低言元妙旨,提上蓬萊第一峰。

 

上言一訣天機值萬金者,特以金丹真訣,能奪天地之造化,竊陰陽之氣數,

得之者出死入生,直登道岸,

非大忠大孝者,不能知,大賢大德者,不得聞。

 

幸而感天地,神明默佑,得遇仙師,頓悟生死天機,如從苦海提上蓬萊第一峰矣。

天地能生我,不能全我;

父母能養我,不能成我。

 

得師附耳低言元妙之旨,能使死者不死,不生者長生,

其成我全我之恩,大過於天地父母,

是仙師即成全我之真祖宗,誓必成道,光宗耀祖,以報師恩,而不可有負其恩者。

此一段是祖師自敘得遇正陽帝君而始聞道也。

 

 

第一峰,是仙物,惟產金花生恍惚。

口口相傳不記文,須得靈根堅髓骨

 

蓬萊第一峰,高出云表,塵埃不到,風波不及。

比之得聞至道,脫離苦海,不為塵緣所累,故曰“是仙物”。

 

金花者,即真靈之光輝。

因其真靈歷劫不能壞,喻之曰金;

因其真靈光輝常存,喻之曰金花。

世間百花皆有開有謝,惟金之光輝經久不減。

 

恍惚者,非色非空之謂。

金丹之道,只是取本來真靈一味藥料,別無他物,

得師真訣,下手修為,惟產真靈,金花返本還原耳。

這個真靈,藏於恍惚之中,非色非空,即色即空,

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悟之者立超生路,迷之者常在鬼窟。

 

古來仙真,口口相傳,不記文字。

不記文字者,蓋以真靈金花,得之者能以堅髓骨,而成金剛不壞之軀,為上天所秘也。

金花、恍惚、靈根,總一真靈之物,不過隨便取象耳,非有三件。

 

 

堅髓骨,煉靈根,片片桃花洞裡春。

七七白虎雙雙養,八八青龍總一斤。

 

上言靈根能以堅髓骨,可知要堅髓骨,須當先煉靈根。

靈根是我本來良知良能,先天一點真靈之氣,名曰真種子,不待他求,自己本有。

 

既能識得此靈根,急需煆煉此靈根。

靈根得火煆煉,愈鏈愈明,光輝倍增,自然片片桃花洞裡春矣。

但此靈根生春之妙,需要陰陽培植,

若有陰無陽,有陽無陰,靈根不成,陽以七日而復,陰以七日而姤。

 

兩七也,八日月上弦,得陰中之陽光八兩;

二十三,月下弦,得陽中之陰精八兩,二八也。

 

白虎者。白屬金。真情也。

青龍者,青屬木,真性也。

七七白虎雙雙養者,真情之陰陽合一也;

八八青龍總一斤者,真性之陰陽混成也。

 

真性真情二物本來出於靈根,因交後天性情,真假相雜,於是靈根亦藏匿不彰。

欲煉靈根,還當先調性情,

白虎兩七,青龍二八,皆歸於真,方能靈根現象。

 

所謂“要得穀神長不死,須憑元牝立根基”。

穀神即靈根,元牝即真性真情。

靈根生性情者,自然之道順行也;

性情成靈根者,變化之道逆運也,

順則成人,逆則成丹;

故欲煉靈根,先調性情也。

 

 

真父母,送元宮,木母金公性本溫。

十二宮中蟾魂現,時時地魄降天魂。

 

上言靈根必用真情真性,方能修煉成就,是真情真性乃生靈根之真父母也。

 

將此真父母送入造化元宮,情莫妄動,性莫妄發,

則木母金公配合一處,彼此相戀,兩性溫和而不相悖矣。

 

蟾魂、地魄皆真知之別名,天魂即靈知之別名。

若得真情真性,二物性溫,則十二時中,時時真知常現,靈知不昧,

真知統靈知,靈知順真知,夫唱婦隨,剛柔並行,是謂地魄降。

天魂降者,非是勉強制服,靈知見真知自然馴順,不降而降。蓋

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陰陽以類從也。

 

 

鉛出就,汞初生,玉爐金鼎未經烹。

一夫一婦同天地,一男一女合乾坤。

 

鉛外黑而內白,象真知,外陰而內陽;

汞外明而內暗,象靈知,外陽而內陰。

 

當金情木性相合,真知靈知方會,是謂“鉛初就,汞出生”。

“出就出生”,尤未經鼎爐烹煎,其性不定,稍有懈怠,鉛飛汞走,會而復散,

與未就未生者相同,縱天寶在望,未許我有。

須將此二物用火烹煉,打成一片,方能濟事。

 

爐而曰玉,溫柔之爐;

鼎而曰金,堅剛之鼎。

鼎堅剛,則藥無漏;

爐溫柔,則火不燥,

真知之鉛,靈知之汞,得剛柔爐鼎修持,不即不離,不急不緩,終必成功。

 

一夫一婦同天地者,真知靈知,夫婦匹配,必如天尊地卑,匹配之長久,方為堅固。

一男一女合乾坤者,真知靈知,男女交合,必如幹健坤順,交合之永遠,方謂穩妥;

如天地,如乾坤,真知靈知,兩不相離矣。

然未經烹煎,不能到此佳境也。

 

 

庚要生,甲要生,生甲生庚道始萌。

拔取天根並地髓,白雪黃芽自長成。

 

上言練靈根,須要煉金木鉛汞。

然欲煉之,先使生之,故曰“庚要生,甲要生,生甲生庚道始萌”。

 

庚為陽金,即真情之象;

甲為陽木,即真性之象。

真情真性一生,正氣漸復,邪氣漸退,而靈根即萌於其間矣。

 

真情具有生物之祖氣,名曰天根;

真性具有養物之厚德,名曰地髓。

當真情露而不令其散渙,當真性現而不令其昏迷,是謂拔取天根並地髓。

拔取天根地髓到手,一動一靜皆是真情真性用事,

外物不得而入,內念不得而生,則虛無飛白雪,寂靜發黃芽,自然而然。

白雪黃芽,皆金丹之異名也。

 

 

鉛亦生,汞亦生,生汞生鉛一處烹。 

烹煉不是精和液。天地乾坤日月精。

 

真知生於真情,靈知生於真性。

當庚情甲性既生,天根地髓相合,而真知之鉛,靈知之汞,亦隨之而生。

急須采此真知靈知,歸於一處,用火烹煉成塊,永不失散為妙。

 

彼世間迷人,不知烹煉真鉛真汞之大道,

或疑鉛是腎中之陰精,汞是心中之血液,

而遂運精液交合,妄想結丹,欲求長生,反而促死。

 

殊不知金丹大道所烹煉者,非腎中精、心中液,乃天地乾坤日月之精也。

天地乾坤日月之精為何精,即真陰真陽之精,亦即真知靈知之精。

以其此精本於天地乾坤日月,非父母生產幻身所出之物,故謂天地乾坤日月之精。

以其烹煉天地乾坤日月之精,故道成之後與天地日月並長久也。

 

 

黃婆匹配得團圓,時刻無差口付傳。

八卦三元全藉汞,五行四象豈離鉛。

 

上言生汞生鉛須要一處烹矣。

然鉛之真知、汞之靈知彼此間隔,何能一處烹哉?

是必有調和之物,方能兩家歸於一處。

 

調和之物為何物?

黃婆是也。

黃婆異名多端,一名真意,一名真土,一名真信,一名土釜,一名黃庭,一名中宮。

以調和而言為黃婆,

以行持而言為真意,

以生物而言為真土,

以持守而言為真信,

以養火而言為土釜,

以陰陽而言為中宮,

以結丹而言為黃庭,

其實皆是一物,是在隨時用之耳。

 

真知、靈知得黃婆於中,調和傳信,方能匹配團圓,時刻無差。

故曰“黃婆匹配得團圓,時刻無差口付傳”。

 

傳者,即傳信,使其團圓也。

金丹之必調和真知之鉛、靈知之汞者,以其靈知之汞性有真火存焉。

 

八卦三元,非真火鍛煉不能成物,真知之鉛情,有真水藏焉。

五行四象,非真水溫養不能生物,故曰“八卦三元全藉汞,五行四象豈離鉛”。

鉛汞得黃婆調和,真靈不散,而八卦三元、五行四象,亦皆合而為一。

是鉛汞二物,乃修丹之要藥也。

 

 

鉛生汞,汞生鉛,奪得乾坤造化權。

杳杳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結成團。

 

真知、靈知得黃婆於中調和,則木性愛金順義,金情戀木慈仁,

真知統靈知,靈知養真知,是謂“鉛生汞,汞生鉛”。

鉛汞相生,鉛不走,汞不飛,陰陽不能規弄,萬物不能遷移,

天樞在手,可以奪得造化權矣。

 

能奪造化權,則自造自化,

真知不離靈知,靈知不離真知,

真空而含妙有,妙有而藏真空,

恍惚裡相逢,杳冥中有變,真靈凝結成團矣。

 

 

性須空,意要專,莫遣猿猴取次攀。

花露初開切忌觸,鎖居土釜勿抽添。

 

當鉛汞結團,真知、靈知交合,二氣氤氳,沖和還丹,隱隱有象。

此時須要性空意專,勿忘勿助,時防人心乘間,借靈生妄,故曰“莫遣猿猴取次攀”也。

 

夫真靈方結,先天良知、良能之靈根方生,如花露初開,氣質嫩弱,耐不得磕撞。

倘不知止足,猶用外爐增減之功,未免道心中又起人心。

人心一起,道心即昧,靈根得而復失,大事去矣。

故曰“花露初開切忌觸,鎖居土釜勿抽添”。

 

土釜者,即中央正位,不偏不倚之謂。

 

抽添者,即增減之功。

“抽”即減其有餘,“添”即增其不足。

增減之功,凡以為真知靈知之剛柔不應,陰陽不和,而增之減之。

 

若真知靈知結團,收鎖土釜,居於中央正位,謹封牢藏,

一點靈苗,元氣不散,自生自長,而無容外爐增減之功矣。

 

 

玉爐中,文火爍,十二時中惟守一。

此時黃道會陰陽,三性元宮無漏泄。

 

靈根方復,鎖居土釜,不用抽添者,以其靈根具有先天生物之祖氣。

祖氣來復,藥即是火,火即是藥,

不必再用武火追攝,只運玉爐中一點柔和文火爍煉,

十二時中,抱元守一,順其自然而已。

 

蓋此時陰陽會于黃道,真知、靈知皆歸中央,

精氣神三性,凝聚于元宮,已無漏無泄,須當沐浴之時也。

 

 

氣若行,真火煉,莫使元珠離寶殿。

加添火候切防危,初九潛龍不可煉。

 

上言陰陽會于黃道,三性自無漏泄。

然雖無漏泄,而防危慮險之功不可缺。

 

防危慮險者,防其藥氣外行也。

稍覺氣行,即以虛靈真火煉之,莫使元珠有離寶殿也。

 

元珠即真知靈知合一之光輝,亦即良知良能本來之靈根。

 

寶殿即黃道中宮,亦即元牝之門。

 

用文火爍者,使生氣自長養靈根也。

用真火煉者,使生氣不散,固靈根也。

養之固之,靈根自然常居於中宮,但不可加添武火,自招其殃,

故曰“加添火候切防危,初九潛龍不可煉”。

 

潛龍者,方生之陽,即靈根方萌之象。

若用武火以鍛煉,反傷生氣,無益有損。

此丹道緊要之關口,丹還在此,丹失亦在此,不可不防之切也。

 

 

消息火,刀圭變,大地黃芽都長遍。

五行數內一陽生,二十四氣排珠宴。

 

上言“初九潛龍不可煉”者,

蓋以靈根方萌,生機已動,不用人力加添之功,自有天然真火消息變化,

一點陽光,漸生漸長,無處不有,故曰“消息火,刀圭變,大地黃芽都長遍”。

 

刀圭者,十分寸匕之一,靈根至微之象。

靈根雖微,得真火消息,由微而顯,無理不具,無道不備,純是生機,

如黃芽遍地,萬象更新矣。

 

黃芽遍地,皆靈根陽氣來復之功。

陽氣來復,生機發渙,渾然天理,流行不息,

自然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相生,迭為父母,

陰而陽,陽而陰,二十四氣連珠無間矣。

故曰“五行數內一陽生,二十四氣排珠宴”。

二十四氣,即五行之氣。

運靈根統五行之氣,乃五行之祖氣。

祖氣一生,五行二十四氣連珠相生,自然而然也。

 

 

火數足,藥方成,便有龍吟虎嘯聲。

三鉛只得一鉛就,金果仙芽未現形。

 

當黃芽長遍,五行一氣,火已足,藥方成。

龍吟虎嘯,陰陽相應;

情性相戀,真靈常存;

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良知良能之靈根現象,還我生初本來面目矣。

 

還得生初本來面目,是謂歸根覆命,又謂還元返本,名曰“還丹”,又曰“真鉛”。

但此真鉛,乃後天中返出之先天,因其在假中采來之真,故謂“真鉛”,

與前丹未還之鉛不同。

 

丹未還之鉛,乃後天中發現出一點真知之情。

丹已還之鉛,乃真知靈知合一之靈根。

此靈根之鉛雖真,從後天中返出,便帶後天氣質,

必將後天氣質化盡,拔去歷劫輪回種子,方謂純陽無陰、七返九還金液大還丹。

 

還得本來靈根,是僅完的人道之事,

尚未完的仙道之功,乃修道之初乘,故曰“三鉛只得一鉛就,金果仙芽未現形”。

 

三鉛者,還丹之鉛,金丹之鉛,神丹之鉛。

此三鉛乃修丹全始全終之道。

若有一鉛未就,性命不了。

 

“火數足,藥方成”,是言還丹之藥方成。

“三鉛只得一鉛就”,是言還丹之鉛方就,

非言金丹、神丹之藥成鉛就也。

 

還丹藥成,了人道也。

金丹、神丹藥成,了仙道也。

若以人道之了,誤認為仙道之了,是猶行道而未出大門,常在院內盤旋耳,

仙果仙芽如何能現形哉!

此段是承上起下之語,以上言還丹初乘之事,以下言金丹中乘之事,讀者須于此處著眼。

 

 

再安爐,重立鼎,跨虎乘龍離凡境。

日精才現月華凝,二八相交在壬丙。

 

還丹成就,即是金丹之事。

金丹作用,又與還丹作用不同,必須重安爐鼎,再置鉗錘,

將還丹煉就一個永久不壞之物,方為極功,

故曰“再安爐,重立鼎,跨虎乘龍離凡境”。

 

蓋還丹之事,處凡之道,即前所云“了人事”也。

金丹之道,超凡之道,即前所云“修仙道”也。

未修仙道,先修凡道。

既了凡道,即修仙道。

跨虎乘龍離凡境,是由凡道而復修仙道也。

 

龍虎,即還丹返出之真性情。

靈根有象,還丹方成,性情雖真,猶未混化,靈根不固,恐有得而復失之患,

務必將此性情陶鎔,絕無纖毫氣質,而後靈根得以完全,

故曰“日精才現月華凝,二八相交在壬丙”。

 

日精,即靈知;

月華,即真知。

靈根乃是靈知、真知精華凝結而成。

日精才現,月華才凝,即是靈根之精華才現才凝。

靈根精華現凝,即統真知靈知之精華。

此精此華,才現才凝,不能遽然歸於中正。

二八相交,真知靈知,剛柔相當,陰陽合德,不偏不倚,至中至正矣。

不偏不倚,至中至正,非真水真火不能施功。

 

“壬”即元精真一之水,

“丙”即元神溫和之火。

靈根得元精、元神水火烹煎,自然剛而不至於太過,柔而不至於不及。

真中含靈,靈中有真,不中者漸中,不正者漸正也。

 

 

龍汞結,虎鉛成,咫尺蓬萊第一程。

坤鉛乾汞金丹祖,龍鉛虎汞最通靈。

 

上言真知靈知,二八相交,全憑水火烹煎之功。

真知靈知得水火烹煎,靈知之龍汞,歸於中正,凝結而不散;

真知之虎鉛,歸於中正,成就而不壞。

汞結鉛成,性定情忘,心死神活,從此一往直前,可以無阻無擋矣,

故曰“龍汞結,虎鉛成,咫尺蓬萊第一程”。

此第一程,乃金丹之第一程,非還丹之第一程。

 

金丹頭一步功夫,先要將真性之靈知、真情之真知,

鍛煉成一個渾然之物,方能靈根圓明不昧。

 

若是真知靈知稍有些子迷昏,便有些子滓質加雜,

算不得汞結鉛成,靈根光輝於何而生乎?

夫修真之道,始終只是煉真知之真鉛,靈知之真汞以生靈根,別無他物。

 

始而取坤位真鉛之真知、乾宮靈汞之靈知以為丹母,

終而煉龍性真鉛之良知,虎情靈汞之良能,以結靈胎。

 

坤鉛者,坎中滿。

坎屬於道心,道心實則有真知。

 

乾汞者,離中虛。

離屬於人心,人心虛則具靈知。

 

虛實相應,以真知而制靈知,以靈知而順真知,

道心常存,人心常靜,真而統靈,靈而歸真,真靈相合,能生靈根,故為丹母。

此還丹之事也。

 

龍鉛者,龍為性,屬木,

鉛為真知之情,屬金。

龍稱鉛者,真性中有真情,靈知變為真知,靈知混化矣。

 

虎汞者,虎為情,屬金,

汞為靈知之性,屬木。

虎稱汞者,真情中有真性,真知變為靈知,真知混化矣。

 

靈知真知混化,即人心亦化為道心。

良知良能,一靈妙有,法界圓通,動靜無礙,逆順隨心,無事能瞞,無物能傷,

故曰“最通靈”。

最通靈,則靈根不昧矣。

此金丹之事也。

 

 

達此理,道方成,三萬神龍護水晶。

守時定日明符刻,專心惟在意虔誠。

 

始而性情真靈凝結,終而性情真靈混化,此丹道一定不易之理。

能達此理者,修道方成,

不達此理者,修道不成。

 

果達此理,是始終通徹,表裡豁亮,

如水晶塔子一樣,心竅玲瓏,一動一靜,

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

與四時合其序,

與鬼神合其吉凶,

身外一萬八千陽神,身內一萬八千陰神,皆順聽其命,

亦化而為護法神,故曰“三萬神龍護水晶”。

 

是道也,說之最易,修之最難。

蓋以采藥有時,煉藥有日,運火有符刻,

須要守時定日,明其符刻,心專意虔,方能成功。

否則,毫髮差殊,不作丹也。

 

 

黑鉛過,采清真,一陣交鋒定太平。

三車搬運珍珠寶,送歸寶藏自通靈。

 

上言守時、定日、明符刻者。

凡以為還丹真鉛到手,雖云還元返本,猶是有質之物,未至剛健純粹,不堪採用,

所謂“一毫陰氣不盡不仙”也,故曰“黑鉛過,采清真”。

真而至清,即是有氣無質,鉛現癸盡,黑返為白之時。

黑返為白,非是容易做出,必須奮大用、發大機,日乾夕惕,

下一著死功夫,方能滓質消盡,故曰“一陣交鋒定太平”。

 

交鋒者,不能退而必猛力以退之,既退盡滓質,真鉛至清而至真,

絕無一點客氣加雜,靈根穩穩當當,不染不著,不動不搖,可以太平無事矣。

 

三車者,《法華經》所云“羊車、鹿車、牛車”之三車。三車搬運,比喻功力漸進之義。

 

珍珠,即靈根之異名,以其靈根歸於清真,表裡瑩淨,

故又取象,謂“珍珠寶藏”,即中央元牝之門。

 

既得靈根太平,從此功力漸進,務必將此靈根珍珠之寶,送歸元牝寶藏,

謹封牢鎖,日久自然通靈矣。

 

 

天神佑,地祇迎,混合乾坤日月精。

虎嘯一聲龍出窟,鸞飛鳳舞入金城。

 

當靈根清真入于寶藏,先天祖氣充足,造化在內,神明不昧,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其功用與天地日月之精混合而為一矣。

故曰“天神佑,地祇迎,混合乾坤日月精”。

能混合乾坤日月,靈根即是乾坤日月。

 

乾坤日月即是靈根。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虎嘯而龍吟,鸞飛而鳳舞,陰陽一氣,呼吸靈通,

入于金城不壞之境矣。

 

 

朱砂配,水銀停,一派紅霞列太清。

鉛池迸出金光現,汞火流珠入帝京。

 

當混合乾坤日月之精,靈根已可無傷無損矣。

然雖無傷無損,若無些子勉強,金丹不結,必須再進一層功夫,

將此混合之物,運動虛無中神光真火,煉成一個精而又精、粹而又粹之寶,方是真實,

永久不能傷損矣,故曰“朱砂配,水銀停,一派紅霞列太清”。

 

朱砂,即前結就龍汞之靈知。

水銀,即前已成虎鉛之真知。

汞結成砂,鉛變成銀,已清真矣。

又經虛無中神火陶鎔,真中更生真。

真之清者,復進於太清矣。

火列太清,真進太清,砂銀一氣,金火同宮。

金遇火而還元生明,火遇金而返本息焰,故曰“鉛池迸出金光現,汞火流珠入帝京”。

 

金光者,真知常明之光。

帝京者,心君所居之處,為靈知之火藏。

金光迸出,真知至靈;

火入于藏,靈知至真。

真之靈之,神妙不測矣。

 

 

龍虎媾,外持盈,走聖飛靈在寶瓶。

一時辰內金丹就,上朝金闕紫云生。

 

當金還火返,真知靈知,均歸太清,龍性虎情,亦交媾而為一氣,

急須外爐持盈,萬緣俱寂,不使有一毫客氣乘間而入,

自然寶瓶內爐,走聖飛靈,自相團聚,一時辰內結就一粒金丹。

當斯時也,五氣朝元,三花聚頂,其光通天徹地,

謂之朝金闕而生紫云,真實不妄,

此第二鉛就,金丹之事,乃中乘之道也。

 

 

仙桃熟,摘取餌,萬化來朝天地喜。

齋戒等候一陽生,便進周天參同理。

 

一時丹成,萬般滓質盡脫,只有天良一點靈根,圓陀陀,光灼灼,淨倮倮,赤灑灑,

如仙桃成熟矣。

 

仙桃成熟,取而服之,光生五內,神凝氣聚,萬化來朝,我命由我不由天,

雖天地不喜不能也。

 

既已服丹,命基堅固,此時須當齋戒沐浴,勿忘勿助,等候靜極又動,一陽發生,

仿《參同》周天火候,可以凝結聖胎矣。

 

 

參同理,煉金丹,水火薰蒸透百關。

養胎十月神丹結,男子懷胎豈等閒。

 

上言等候一陽生。此一陽,即凝結聖胎之陽。

《參同》火候,最細最微,准諸易卦,

仿乎月令,陽火陰符,進退止足,有為無為,無不俱備。

 

當服丹之後,靈根真種落于黃庭,七日來復,微陽潛生,

遵《參同》之理,以水火薰蒸,不使絲毫滲漏,漸生漸長,陽氣充足,

百關齊開,百神俱集,霎時胎結。

更加十月溫養之功,無質生質,無形生形,神丹成就,是謂男子懷胎。

此胎乃金剛不壞之法身,非等閒血胞之凡胎可比。

以其法身至靈至聖,故謂神丹;

以其法身脫離萬象,故謂聖胎。

神丹聖胎,總是一個不壞法身而已。

此第三鉛就神丹之事,乃上乘之道也。

 

 

內丹成,外丹就,內外相接和諧偶。

結成一塊紫金丸,變化飛騰天地久。

 

內丹者,即聖胎之神丹。

外丹者,即還丹煉成之金丹。

金丹是采先天虛無之氣而煉成,造化在外,故謂外丹。

神丹是金丹服內,凝結成象,造化在內,故謂內丹。

此內外之分。

 

其實內丹外丹,總是一個靈根鍛煉成就,以其有內外先後修持之火候,

故有內外二丹之名。

 

外丹成就,即修內丹,內外相接,功夫到日,內外和諧,通幽達明,混成無礙,

結成一塊紫金丸矣。

 

金至於紫,從大火爐中鍛出,內外光明,至剛至健,至聖至神,變化隨心,飛騰如意,

入於最上一乘妙覺之地,陰陽不能拘,造化不能限,與天地同長久矣。

 

 

丹入腹,非尋常,陰形剝盡化純陽。

飛升羽化三清客,名遂功成達上蒼。

 

上言變化飛騰天地久者。

蓋以金丹入腹,剝盡群陰,化為純陽法身,十月氣足,嬰兒出現,羽化飛升,

為三清殿上之客。

到此地位,功成名遂,大丈夫之能事畢矣。

 

 

三清客,駕璚輿,跨鳳騰霄入太虛。

似此逍遙多快樂,遨遊三界最清奇。

太虛之上修真士,朗朗圓成一物無。

 

既為三清之客,有無俱不立,物我悉歸空,

離塵世而入太虛,逍遙快樂,遨遊三界,最清最奇。

 

然何以能如是哉?

以其太虛之上,修真之士,朗朗圓成,無一物掛懷,無一物能侵,與太虛同體也。

 

 

一物無,遂顯道,五方透出真人貌。

仙童仙女彩云迎,五明宮裡傳真誥。

 

一物既無,大道已成。

成己之後,而又成物,處處顯道,方方行功,扶危救困,警愚化賢,

功完行滿,玉帝誥封,名登紫府矣。

 

 

傳真誥,話幽情,只是真鉛煉汞精。

聲聞緣覺冰消散,外道修羅縮項驚。

 

上言五明宮裡傳真誥,是大道完成、登於天仙之位矣。

這個傳真誥、登天仙之幽情,至簡至易,約而不繁,

只是用真鉛煉真汞,成靈砂之一事,別無他物。

始而以真鉛制真汞,中而以真鉛合真汞,終而以真鉛成真汞。

始終以鉛煉汞,汞幹鉛飛,煆成一塊足色紫金,為永久不壞之物,

德配天地,故能受真誥。

 

是道也,非在聲聞緣覺中而成,乃虛空內所做之事業。

彼一切盲修瞎煉、外道之流,專在聲聞緣覺中作活計者,

聞的此等幽情之話,茫然無知,則必且驚且疑,而縮項退後矣。

 

 

點枯骨,立成形,通道天梯似掌平。

九祖仙靈得超脫,誰羨繁華貴與榮。

 

金丹大道,平坦之道,人人有分,個個皆能。

得其真者,循序而進,如上天之梯,能起死回生,能超九祖先靈,

其榮貴無比,世間之繁華榮貴,何足羨哉!

 

 

尋烈士,覓賢才,同安爐鼎化凡胎。

若是慳財並惜寶,千萬神仙不肯來。

 

金丹之道,雖是平坦易行,然非烈士不傳,非賢才不度。

特以烈士賢才,不慳財,不惜寶,提的起,放的下,

以性命為一大事,故祖師願與同安爐鼎,同化凡胎。

若是慳財惜寶之輩,不但祖師不度,雖有千萬神仙,誰肯來度哉?

 

 

修真士,不妄說,妄說一句天公折。

萬劫塵沙道不成,七竅眼睛皆迸血。

 

此歌句句著實,敲爻示真。

藥物老嫩,火候次序,進退急緩,抽添運用,有為無為,

無不祥明且備,真足為萬世學人上天之梯。

祖師猶恐後人疑惑不信,故又出此誓語,以明其心。

我讀“妄說一句天公折”之句,不禁澘然淚下,見此而不發信心者,必非人類也。

 

 

貧窮子,發誓切,待把凡流盡提接。

同赴蓬萊仙會中,凡景熬煎無了歇。

 

昔正陽帝君授祖師道後,玉帝勅召授職,飛升空中,

謂祖師曰:“子當勉力,不久當如吾也。”

祖師叩稟曰:“弟子之志,異于先生。若不度盡世間凡流,永不朝金闕”

觀此,祖師不特成道後,欲把凡流盡提接,即未成道之前,早有此願。

奈何祖師欲提接凡流,同赴仙會,而舉世凡流以苦為樂,熬煎不歇,雖祖師亦無如何也。

 

 

塵世短,更思量,洞裡乾坤日月長。

堅志苦心三二載,百千萬劫壽彌疆。

 

凡流貪戀凡景,熬煎不歇,將性命二字,置於度外,

殊不知人生在世,百年歲月,瞬息間耳。

怎如道成之後,造化在手,性命由我不由天。

 

洞裡乾坤,日月最長也。

若有烈士賢才,尋師訪友,得其真決,堅志苦心,用功修持,二三年間,即能成道,

萬劫長存,其壽無疆矣。

 

 

達聖道,顯真常,虎兕刀兵更不傷。

水火蛟龍無損害,拍手天宮笑一場。

 

修真之道,特患不能達聖道耳。

果達聖道,一了百當,真者能常,無時或息。

更加符火鍛煉之功,大道完成,遂顯真常,

雖虎兕、刀兵、水火、蛟龍,皆不能傷害。

到此地位,受天宮之福,一切塵世苦腦盡脫,豈不拍手呵呵大笑耶。

 

 

這些功,真奇妙,吩咐與人誰肯要。

愚徒死戀色和財,所以神仙不肯召。

 

這些功,即以上修煉之功。

以上修煉之功,能超凡入聖,能起死回生,

能虎兕刀兵不傷,能水火蛟龍不害,最奇最妙。

 

有此奇妙,而人皆不肯要者,何哉?

非不要也。

神仙之事,雖愚夫愚婦,說者尊敬,聞者仰慕,

但為財色所迷,不肯將性命為重,雖尊敬仰慕,皆是妄想,是以神仙不肯召引也。

 

 

真至道,不擇人,豈論高低富與貧。

且饒帝子共王孫,須去繁華銼銳分。

 

神仙者,大慈大悲,度己度人,豈不願將至道告人乎?

若不將至道告人,是有秘天寶,必非神仙。

蓋神仙不擇人而教,高低貧富,帝子王孫,一等視之,

總要能去繁華,能銼銳氣方肯告之。

若繁華不去,貪圖名利,銳氣不銼,爭勝好強,饒是帝子王孫,亦不告也。

 

 

嗔不除,態不改,墮入輪回生死海。

堆金積玉滿山川,神仙冷笑應不睬。

 

嗔者,一切執著煩惱是也。

態者,諸般妄想貪圖是也。

修真之道,首要除嗔改態。

嗔除而心氣平,態改而情緣空。

去假求真,以性命為重,即能遇真師,出輪回,脫生死。

若嗔不除,態不改,已墮輪回生死之海。

既欲腰纏十萬貫,又欲騎鶴上揚州,雖神仙對面,應必冷笑不睬矣。

 

 

名非貴,道極尊,聖聖賢賢顯子孫。

腰金跨玉騎驕馬,瞥見如同隙裡塵。

 

世人不肯入至道者,不為利必為名,以其為名能以取貴也。

殊不知名非貴,道極尊。

大道成後,為聖為賢,接引方來,代代相傳,子子孫孫,皆為聖為賢,

其顯貴無比,彼塵世腰金跨玉騎驕馬,一身之榮貴,

如同隙裡之塵,虛而不實,何足貴哉!

 

 

隙裡塵,石中火,何在留心為久計。

苦苦煎熬喚不回,奪利爭名如鼎沸。

 

人生在世,如隙裡之塵,石中之火,最不久長,

而人皆以假為真,苦苦煎熬,奪利爭名,如鼎水滾沸不休,何哉?

 

 

如鼎沸,永沉淪,失道迷真業所根。

有人平卻心頭棘,便把天機說與君。

 

奪利爭名,損人利己,沉淪苦海,失道迷真,忘其本來面目,業根種深,

所謂“世事萬般將不去,臨行惟有業隨身”。

 

若有人看破世事,平卻心頭棘茨,般般放下,

以性命為一大事,祖師必然提攜,

祖師云:“若人平卻心頭棘,便把天機說與君”,豈虛語哉!

但世間無有肯平心頭棘者,雖欲說天機,與誰說乎!

 

 

命要傳,性要悟,入聖超凡由汝做。

三清路上少人行,畜類門前爭入去。

 

上言說與天機,是何天機?

即性命之天機也。

 

命者,先天真一之祖氣;

性者,本來真空之祖性。

真空之性,無時不在,現時就有,若悟到一無所有處,即能見真。

 

至於先天之氣,或隱或顯,隱顯無時,不在內,不在外,

非色非空,非有非無,擬之則失,議之則非,

一身上下,並無著落處,須用真師附耳低言,方能認得。

 

且造命之道,有藥物,有火候,有工程,有等等要口關隘,

必須口訣一一指示,方能通徹。

故曰:“命要傳,性要悟”。

 

修命者,超凡之事,

修性者,入聖之事。

超凡,所以脫幻身,

入聖,所以脫法身。

既悟得性理,又明的命理,

或先修性而後修命,或先修命而後修性,則超凡入聖,隨人做矣!

 

奈何迷徒不悟性理,又不求命理,將性命二事,看為兒戲,

故“三清路上少人行,畜類門前爭入去”。

一失人身,萬劫難逢,可不悲哉!

 

 

報賢良,休慕顧,性命機關堪守護。

若還缺一不芳非,執著波渣應失路。

 

上言知得性命之理,足以超凡入聖矣。

但超凡入聖,不是空空顧幕,即便了事,須要將性命機關打開,

真知確見,腳踏實地,守護修持,方能濟事。

若知性而不知命,或知命而不知性,性命各別,陰陽不和,生機有息,焉能芳菲成道哉!

 

觀此性命缺一,且不能芳菲成道,

而況世間執相著空之輩,誤認後天有形有象之波渣修為者,豈不大失正道之路乎?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

 

上言性命缺一不能芳菲。

何以見其不能芳菲哉?

蓋以“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其病者,只修祖性不修丹。

 

丹者,陰符陽火煆煉而成,造命之事,屬陽。

修性之道,無陰符陽火鍛煉之功,屬陰。

縱祖性修成,未曾在大火爐中煆煉出來,陰而不陽。

不過來去分明,難免拋身入身之患,故“萬劫陰靈難入聖”也。

 

 

達命宗,迷祖性,恰是鑒容無寶鏡。

壽同天地一愚夫,權握家財無主柄。

 

上段言修性,不可不修命。

此段言修命,不可不修性。

 

夫性者,所以全命之物。

若達命宗,而不知修祖性,則不能至誠前知,神明遠照,

猶如監容而無寶鏡,縱命基堅固,壽同天地,一愚夫耳。

亦如空有家財,而無主柄使用也。

 

蓋命理攢簇五行,和合四象,奪天地之氣數以為我有,竊陰陽之造化以為我用。

煉鉛制汞,鉛汞凝結,則腹實而命基堅固,腹實命固,

而不知抽鉛添汞,虛心修性,以期超脫,不為修道之極功,

故古仙名為“守屍鬼”,非七返九還金液大丹之道。

 

七返九還金液大丹,必以性命俱了,打破虛空,不生不滅,為了當也。

此以金丹之始終論之,若以修命而言,亦必須修性,若不修性,命亦不凝。

但修命之性,與了命後之性,大有分別耳。

 

 

性命雙修元又元,海底洪波駕法船。

生擒活捉蛟龍首,始知匠手不虛傳。

 

上言修性不修命,不能成道,修命不修性,亦不能成道,

若欲成道,非性命雙修不可。

 

修命之學,以術延命,復先天化後天,長生之道,固元矣;

修性之學,以道全形,破虛空超三界,無生之道,亦元矣。

性命雙修,道法兩用,內外相濟,既得長生,又能無生,

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了命了性,不生不滅,元之又元矣。

 

其所以元者,蓋性命雙修之道,在海底洪波中駕法船,於蛟龍深潭裡探明珠,

殺內求生,害中有恩,能修無量壽身,能成金剛不壞。

得其真者,縱橫逆順沒遮攔,靜則無為動是色。

匠手高強,亦如飄蓬行舟,左之右之,無不宜之。

彼一切旁門外道,不知性命為何物,專在一身上下百般做作者,豈曉有此匠手之真傳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微學堂章真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