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四論摸象 達摩觀心論 懸智法師講解 第二講
達摩四論摸象
第二講:2002年09月19日
達摩觀心論 懸智法師講解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先謝謝大家不怕風、不怕雨來上課,就好像我小時唸書時候唱的童謠,
「小兒郎,小兒郎,背起書包,上學堂,不怕風來打,不怕雨來……」
達摩祖師講的“理入”有二句話:「無自無他,凡聖等一。」
我們今天再深入的,用比喻來詳細的解釋,希望大家能了解。
達摩祖師來到中國之後,就產生1700多個公案,
這是其他國家佛教史上所沒有的,
有這麼多明心悟道的人都是他的恩德所生出來的。
第一個公案,這個公案,現在西洋人把它翻成public case,
但其實是個story,就是「達摩見梁武帝」,
當時梁武帝也時常登座說法,他對教理很通,
梁武帝就問達摩祖師一個問題:「什麼是聖諦第一義?」
我們知道佛教不外二諦,一個就是“空”,一個就是“識”。
也可以講,一個就是“有”,一個就是“無”。
這兩種的道理我都不執著,叫做「中」,就叫“中道第一義諦”,
這是講教人的極峰,再沒得講了。
達摩祖師就講:「廓然無聖」在這個自性理面,是沒有聖凡的分別,
所以它的理入指導我們「凡聖等一」,
這四個字的份量有千萬斤重,
如果你不了解,你不是當機的人,就覺得它一文錢都不值。
有一個禪和子,他講到他悟道的經驗,
就是當他聽到他師父講到 “廓然無聖"這四個字的時候,
這在禪宗裡面叫 “一句相應",或者再叫“一念相應"。
禪宗的悟道不講次第的,完全講頓悟的,好像閃電一樣。
一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馬上明白,他的心馬上一開。
哦!那個心就空朗起來,霍然一個無雲晴空就顯出來了,
等於看到一個天空,一點雲都沒有,這個就是悟入這個境界了。
梁武帝沒有在這句話的裡邊,一念相應,一念悟入,
他再追下去問:「你說廓然無聖,你不是西方來的祖師嗎?
你不是一位聖人嗎?你講沒有聖,那對朕的是誰?」
達摩祖師第一次給他第一棒,第二次又是給他一棒。
「不識!」無自無他。
達摩祖師的師父老早預言:
「路行跨水,復逢羊揚子江﹚,獨自悽悽闇渡江,
日下可憐雙象馬,二株嫩桂久昌昌(青原、石頭。」
指出他度梁武是度不到的,還是要渡江,他就走了。
誌公和尚就問梁武帝:「陛下還識此人嗎?」
梁武帝答 : 「不識!」
二處二人皆講不識,
第一句我們講 “好個不識!"
第二句我們講 “可惜!不識!"。
梁武帝講的“不識",是在他的意識裡面。
認識、不認識已經是一個認識。
但是達摩祖師講的是「真我」裡邊,
那個「不識」裡邊,沒有「人我自他」。
所以他講的「不識」和梁武帝的「不識」是不同的,
同樣的話,似則似好像相似,是則不是,但是對就不對了,
雖然文字一樣,但意思不同的。
如果我們現在用這種方法來宏揚禪宗,可不可以呢?
我們都覺得沒有辦法可行,行不通的。為什麼呢?
我們現在打一個比喻,就講林萬生師兄好了,
有一天他想到要去看看師父!
他就開車很高興的來了,「叮噹!叮噹!」我就去開門,
「請問,你找誰啊?」林萬生師兄說:「師父啊!是我,林萬生。」
我說「不識!」碰!門一關,林師兄他吃了這一個閉門羮。
有的人會哭起來,不會吧!師父怎麼不認識我呢?
我給他的紅包都是一千塊的大紅包啊!怎麼師父講不識呢?
哦!可能有人講我的壞話,講我什麼不對……所以師父對我這樣。
但是我的行為很好啊!哦!只有一個可能,
師父神經病了,他生病了,老糊塗了,
我不要親近這個師父了,回家好了,走到車旁,
如果此時他回頭就有救。
他出了這個念,不對,可能師父給我打機峰,
這裡邊一定有一個機關在裡邊,我第一次吃閉門羮,不能就灰心,
求道最少要三次,請諸葛亮也要三顧茅蘆,不行,再去見他!
“叮噹!",我把門一開 “請問你找誰呀!"
“我要找個『不識』的人!"哦!你要知道,
講出這句話來已經了不起了,對禪宗已經很明白,我們說 “好一個佛子!
請進來用茶"。來了,我們就用最珍貴茶道來招呼林師兄,
茶過三巡之後,我們就問他:
「林師兄,你剛才要找一個“不識”的人,這個人在那裡?」
「在佛堂裡。」我們懂禪宗的人要知道佛堂在那裡,
這個佛堂不是講房子,「那好,我們到佛堂去,請你指出來,
你要找的是那個人。」
到了佛堂,「林師兄,在那裡呢?」
這裡我們要千萬注意哦!如果,他是假的,他是學來的,
不是真正懂得禪宗的,他會把手往佛像上面一指,
「我就要找這個『不認識』!」
他指向佛像那裡去,如果在臨濟宗,要吃棒了,就是打香板了。
但是,也有不打香板,不罵人的,「我以為是真金哪!原來是爛銅!」
「那師父,怎麼答才對呢?」
如果他能跑到檀香的盒子邊,拿出一支一支檀香來,
「師父,就是它!」「這是什麼?」我們也不問他,
「這支檀香是從天上跌下來的嗎?」
「No!」「是從地上生出來的嗎?」
「No!」和尚玩這種把戲,玩得多了,根本就背得滾瓜爛熟了。
此一瓣香,不從天降豈屬地生,
我們就知道師父講這個香,是一個代表
「兩儀未判之先,根源充實三界,
一氣纔分之後,枝葉遍滿十方,
超日月之光華,奪山川之秀麗,
即戒即定即慧,非木非火非煙,
收來在一微塵,散去普薰法界。」
就是陰陽一分,有天有地,
哦!什麼花,什麼草,什麼野獸、枝葉遍滿十方,
哦!哪裡不是生命!「即戒,即定,即慧。」
這個東西才是戒,才是定,才是慧。
你的打坐,不叫定。
「五戒」是戒嗎?「八戒」是戒嗎?
剔除鬚髮是戒嗎?搭袈裟是戒嗎?
你要知道真正的戒才是他,
他是「金剛寶戒」和「心戒」即“慧”,智慧就是它。
如果一個佛子,不認識這個的,他是門外漢,「非木,非火,非煙。」
這已經講出來了。林師兄,他拿出這支檀香來給你,
這個不是木,不是火,也不是煙,為什麼他要拿一個檀香呢?
就是講這個人他「不識的」,
為什麼他不識,他沒有分別心,沒有你沒有他,
就是達摩祖師講的「無自無他」
用這個木頭來代表,在堂上,在木頭裡邊。
很多徒弟問:「什麼是佛?」
「木頭。」「佛在那裡?」「在堂上。」「非木,非火,非煙。」
也有禪師老早講出來了,「非心,非物,非佛」在真如的裡邊,
沒有什麼心的,也沒有外在物的,也沒有什麼佛的,它是什麼都沒有!
反過來說,什麼都有,這裡已表出來了,
「收來在一微塵。」這個東西,你一收得來一個微塵,
微塵是什麼?就是你一念真心。
「散去普薰十方」你把這個心,放開心,整個宇宙都可以達到。
所以我們講:「爇向爐中,供養常住三寶,剎海萬靈,歷代祖師,一切聖眾。」供養佛是用這樣的一個心來供養,
這就是達摩祖師講的「理入」的裡邊,「凡聖等一,無自無他。」
現在我們用這種方法,當然不行,好像我們用林萬生師兄做比喻,
他會哭回家,這麼難學我不要學了。
所以我們另有開出「觀心」的法門,「安心」的法門,「四行」的法門!
行入謂四行,其餘諸行悉入此中。
何等四耶?什麼叫四行呢?
第一行 “報冤行",這是關係到過去的事情。
第二“隨緣行”,這是關係到我們現在的事。
第三“無求行”,關係到未來的。
過去、現在、未來都解決了,
總結起來就是一個。第四“稱法行”,這四個行很重要。
我們「隨緣行」但是我們看到現在的人個個都是「攀緣行」
他不是「隨緣行」一天到晚去攀緣,到每個人家裡去攀緣,
攀什麼呢?一個是名,一個是利。
最容易令我們出家人去攀緣的,就是有錢人,
哦!他是個有錢居士,希望他出功德;
一個就是他是政府的官員,藉他的名來提高我的身價。
這兩個達摩祖師講:「會錯了!」這四個行,下次再開講。
下面講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賞月的故事,
在傳記中名字是「靈鷲山的月夜」
(因講經隔天是中秋節,師父慈悲應弟子請求插入,
講當年佛在靈鷲山上說法的故事。
或許有許多人早已知曉,亦看過這個故事,
覺得透過師父話語,靈山一會栩栩如生,請各位讀者同來欣賞了!)
在我們大乘裡邊有好多經典是在靈鷲山講的,
好像《法華經》、《大品般若經》、《金光明最勝王經》、《無量壽經》,
都是在靈鷲山講的。
我們上供時也這麼稱「南無靈山會上佛菩薩!」
有一位祖師是天台宗祖師,我們稱他「智者大師」,
他的師父是南岳慧思大師。
智者大師跟慧思大師學習的時候,慧思大師教智者大師兩種心地法門,
一種「一心三觀」空、假、中。
心裡邊有空的部份,有假的部份,還有不空不假的部份。
再教他一個「一念三千」一個念頭可以影響到三千個世界。
你要會「觀心」就可以知道這個念頭的利害,
好像孫悟空一樣,一個筋斗,就是十萬八千里。
因為智者大師,天上界來歷不同,一坐,就進入〈法華三昧〉,
馬上看到靈山一會儼然未散,釋迦牟尼佛講經的那種情形,
那種聲音如在目前,歷歷可聞,就是把過去拉到現在,
沒有時間觀念,進入時間的墜道。
各位!我們不能輕視你們,你們當中也許有人做過釋迦牟尼佛的弟子。
或者當時你也曾經在靈鷲山聽過釋迦牟尼佛的說法。
因為我們沒有宿命通,不能知道,但是我們不能講沒有。
現在如果叫禪宗來講:「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
我們頭先講達摩祖師是中國禪宗的第一則公案,
但是禪宗在印度第一個公案是「釋迦拈花示眾,迦葉會心微笑。」
一朵花,一個會心的微笑,開出了禪的世界。
有人向南懷瑾老師學禪,老師的第一個責任,授予公案,挑起疑情,
這是師父的第一個責任,要把你參的「話頭」先給你。
但不是每個人的話頭都一樣的,後來我們把它搞死了,變成了千篇一律。
南老師講:我現在給你的第一個功課,
「釋迦佛為什麼拈花?迦葉尊者為什麼微笑?」
其實這個答案,你懂得的人,答出來,一文不值;
不懂的人,給他搞糊塗了。
「釋迦佛為什麼拈花?迦葉尊者為什麼要微笑?」
師父請慈悲明白講給我聽不好嗎?我就不用吃苦頭了。
但是又不能講,為什麼不能講?
上面講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我一講,用文字就犯了釋迦佛這條「戒」。
我不立文字,等於六祖講:
「我有一物,上柱天,下柱地,無名無姓,你們還知道是誰嗎?」
神會講:「那是你的本性嘛!諸佛如來的本性。」
六祖講你最後不過做一個知解宗徒。
啊!應了六祖的預言,所以神會這一系下面很快就沒有了。
他是「知之最妙!」
但是後來的禪師是「知之最壞。」
這一個靈鷲山的月夜是佛陀六十九歲以前常爬上去的。
現在許多人去印度朝聖。靈鷲山他一定要去的。
我師父上次來過奧克蘭,有的人還記得,
他以前和香港覺光法師一起去印度開佛教大會的時候,爬到靈鷲山上去,
覺光法師上去可以,爬不下來,在上面都哭了,要請二個警察扶他下來。
陳師傅陳健民上師時常講:
「韓愈講“原道"講得這麼棒,我不相信他是個悟道的人。」
我們知道峨嵋是“秀”;華山是“險”,
上華山的人,要半夜三更捉住鐵鍊爬上去,
因為眼睛看不到就上去,但是下來一看,害怕了,就沒辦法下來了。
韓愈也是在華山沒辦法下來,在上面哭,縣爺叫人把他牽下來。
這個靈鷲山上,佛陀說法的古蹟現在還有,
佛陀過了七十歲之後,弟子們都不忍心,不捨得佛陀爬上去,
因為這山石頭多,爬起來很辛苦。
我們知道佛陀說法之前一定的步驟,先要入定。
其實,我們講「入定」這兩個字,內容是不同的,要詳細講今天也沒時間。
佛陀在入定時,圍著他坐的弟子們就即刻調心,把心調和起來,
因為他們知道等一下佛陀說法的時候,
他的聲音裡邊,有大宇宙的生命在裡面,
你接觸到佛陀這種話語的時候,你就接觸到大宇宙的生命,
這種生命表現出來的,就是光。
佛陀的話裡邊會有光,也有淨土宗的祖師唸一句 “阿彌陀佛",
一道光明從口中出來,所以他們要把心調和好。
等佛陀說法的時候,希望能心靈裡邊多多充滿佛陀如來界的光明,
大概半個鐘頭之後,佛陀就睜開他的眼睛了。
那個故事裡面是這樣講,佛陀是打出說法印,
現在很多佛寺都在起(建),將來他的佛像是不是造出佛陀說法的手印,
我們不知道。說法手印很多人都會打,
佛陀從他的掌心,就是勞宮穴,射出一道光明,
射到每個聽眾的心裡和身上,
這種的功用,一種是驅魔,把不好的靈氣驅除。
第二是給你加光,叫你的心,安祥下來,不會想東想西,專心聽法。
佛陀就開始說法談心了,他先看大自然,
其實大自然就是一部經了,大自然就是我們學習的東西。
他說:「諸位!今天天氣這麼好,天高氣爽!」
中國人一向比較歡喜文鄒鄒的句子,
因為秋天嘛!我們遠足的好時候,「今天的月亮正圓滿,正光明。」
中國人會講:「啊!心月孤明!」
當涼風吹來,我們覺得多爽快,清風吹得遊人醉!
中秋節沒有一個人不思家的,沒有一個人不懷念故土的,
所以會發出各種感嘆!
用三個來比喻說法是什麼意思?
第一個「天高氣爽」就是說眾生把我們各種對五官執著,
一起放下,作成天高氣爽;
第二個「心月孤明」就是講我們的心是非常的光明,非常的空靈,
就是把我們的心豐滿起來,這是我們投胎做人的目的;
第三個我們的生命現象在我們的心靈裡邊,
在我們的身體裡邊,處處暢通,沒有一點阻礙的。
這三個東西,我是不敢和釋迦牟尼佛來比,這是我自己的體會,
所以把它做成三個口訣,不知大家有沒有體會到?
第一個就是「鬆」,放下一切的執著;
第二就是「空」,就是你的心空靈起來;
第三個就是「通」,就是沒有障礙。
如果我們能這麼做,釋迦佛講我們就能免除生老病死的苦。
我們現在學佛不怕風,不怕雨,還來上課,到底為什麼呢?
不是來學一個理論,不是學一個什麼妙的東西,
我們是解決生老病死的苦,
如果你跟一位師父去學,他並不能指導你,解脫生老病死的苦,
也還不知道自己怎樣解決生老病的苦,那你是白學的。
為什麼我們會有生老病死的苦呢?
就是我們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人都認為這個身體是我們自己,
其實身體不是我們自己,它是一個房子。
在禪宗的故事裡邊對於月亮的故事多得很。
有一次馬祖走路時,指著月亮說:「這個怎麼樣?」,
一個徒弟西堂(智藏)說: 「正好供養。」
另一個徒弟百丈(懷海)說:「正好修行。」
但是還有一個徒弟南泉(普願)禪師,拂袖而去。
馬祖說:「經入藏,禪歸海,唯有普願獨超物外。」
禪宗的經驗很深,就是你有個月亮也不執著,這是禪宗的第二關。
那如果你月亮都沒有,你講第二關,那是空話。
講「不執著!」不執著什麼?
月亮都沒有!講到這裡我們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我,
「心靈」是真正的我,要你去找,找什麼?就是你的心。
所以禪師用各種把戲,「吃飯的是誰?」「唸佛的是誰?」「走路的是誰?」
其實說穿了,一文錢都不值,吃飯,走路,
不就是我這個生命本身在運作嗎?
如果沒有生命本身,誰在走路呢?
好像現在我在講話,誰在叫他講話呢?
你現在聽我講,誰在叫你聽呢?
你回觀,一辦到,哦!原來就是他,很簡單。
但是在心的裡邊,有一個真心,有一個妄心,人的難處就在這裡。
妄心我們不要去講它。
但是講到真心,有很多名字,一物千名,你叫他什麼都可以。
有的人把它叫做如來藏,
有的人叫他做阿賴耶、真如、性海、般若、空、真我。
還有你不懂的,木馬、石女、泥牛、無底缽、沒弦琴,你更加不懂了。
你搞什麼把戲?更加莫名其妙了,
其實就是真我,是真我叫你能講話,叫你能思想的這個。
所以佛經裡邊把它叫做 “般若波羅蜜多”,
你什麼時候知道這個,你什麼時候依你的真我而活著的時候,
“般若波羅蜜多”就已經到了彼岸了,並不是叫你到西方的什麼彼岸去。
講到這裡的時候,釋迦牟尼佛講:「諸位啊!」
因為我領會的很淺,講不出深奧的道理,
「我們般若智慧,就是生命的這種力量,
在我們的身體上面透露出來的時候,有五個關口,可以透露出來,
就是眼、耳、鼻、舌、身。
而你的聲帶是最容易釋放你生命的東西,那也就是話語。」
所以釋迦牟尼佛才開出一條「正語」說得很正確,
一條八捷徑中,讓人很容易悟道的路。
所以你講話要很小心,因為你的講話有個頭,
這個頭是什麼?是念頭,
話從念起,如果沒有念頭,怎會開口講話,當然先從念頭有,才會講話。
禪宗講「話頭」這就是「話頭」要你去看這個話頭,
看這個話頭就是去找這個東西,
話的前題是一個什麼東西?
你這句話流露出來的時候,有兩個頭,
一個頭是黑暗的念頭,
一個頭是光明的念頭。
所以時時用光明的念頭,而經過你的聲帶,流出來的話,
這就是“般若波羅蜜多”。
如果你用你的黑暗念頭,從你的聲帶流出來的話,這就是“死語”了。
釋迦牟尼佛把這種道理解釋得很清楚的時候,
抬頭一看,他對面有個弟子,就把那弟子叫過來,並坐在他的面前說:
「你為什麼要忍耐?為什麼這麼辛苦呢?
應該用你的話語講出來,我就可以幫助你。」
原來這一個弟子上山時,不小心被毒蛇咬了一口,腳腫得像饅頭一樣,
佛陀就用他的手在那個弟子的腳背上加光,
不到五分鐘,就完好如初,這種大宇宙的神力,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釋迦牟尼佛講:
「如果我們自己能做到,而要求人家去做,那是懶惰,
自己做到的,不可叫人去做。
如果我們自己做不到而痛苦的時候,
我們應該要請有能力的人來幫忙,解決我們的痛苦。
如果你不講,那生命就阻塞了,不能流暢。
你不要以為求人幫助是失面子,不是這樣的,
你把你的難處講出來的時候,我就可以幫助到你。」
如此我們才知道怎樣在日常生活裡去應用這個佛法,
把這個“般若波羅蜜多”顯露出來,
每一句話都可以幫助到別人的心裡。
當釋迦牟尼講到這裡的時候,有時他就會說出另外一種話,
現在我們都把它叫做「陀羅尼」就是咒語,
其實這不是咒語,而是釋迦牟尼佛用天上界標準語言,說出這種話來。
當佛陀說出天上界語言的時候,大宇宙的光就很強,
因為佛陀講經說法,不單單是人聽,
連天上的羅漢、菩薩、光的天使、如來都會來聽,
所以這個氣場的光就很強,
佛陀的臉上和手上都是金箔,如黃金般的閃閃發光。
後來的人才把佛陀稱為 “金身”,
這種現象不是單單只有釋迦牟尼佛才有,
連在座的弟子,都會發現臉上和手有金色光芒顯露出來。
今天我們有緣碰到、聽到,也是不容易,
我學了這麼久,也很慚愧沒學到什麼東西,也希望大家很努力去學習。
我們發現在紐西蘭漸漸會出現一個修行團體,
就是我們在心靈上去純淨自己,而且要在心靈上去幫助人家,
幫助人家不是靠我們自己,而是要靠正法的力量。
正法的力量是從什麼地方來?什麼地方講起?
我們都是人微言輕的人,講了人都不信,
所以只有開出達摩祖師四論,最原始經典和大家學習,
大家學習之後,明白原來佛法是這樣的,原來什麼叫做修行?
講完這個之後,不講都可以了,每個人都可以當老師,都可以講了。
謝謝大家!
迴向: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