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不知名網路好文09_解剖无头八字一探干支玄机(一)
【干支纪日】 
干支纪日为中国最古之习惯,为惟一不变之纪时尺度。
最早是天干用来纪日,地支用来记月,
不久人们发现重复率太高,就再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结合以纪日,
后又被引用到纪年、纪月和纪时上。
所以无论节气朔望或任何历法上之据点,
必在干支尺度上求其所在,则地位明了而不混乱。
即使亿万年的宇宙用干支推算下来,亦分毫不差。
历史上有些重要事件都是利用干支记载年代的,
如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一直到『辛亥』革命成功,
即使没有读过历史,也能知道其间经过了几个年头,
因为甲午、辛亥本身就是一种时间的标记。
自公元前七二二年起,直至清末,用干支纪日,从未间断,
且自商周以至秦汉,不论官方与民间之纪日亦莫不应用干支为主,
这是世界上最长久的纪日法,也是一个很伟大的纪日法则。
干支首先被用来预测气运,
相传是由唐朝李虚中把在廿四节气变化中所观察到的天体运行结果,
借着历史悠久的「干支纪日」的法则,
用简单的几个干支组织起来,并依「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
创造出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八字」。
因为八字本身就是干支,所以是命学当中与干支关系最为密切的术数,
但它真正的成熟期是成于五代宋初徐子平,
他的改革是将推论主轴由年柱移至日柱,
后整个八字体系才算尘埃落定,然后又兴于明代,至今依然不衰。
八字也因涉及节气问题和夜早子时等分界点问题,与干支历法有点出入。
坊间有不少教授八字命理书籍,
书后总是附上厚厚的数十页万年历( 事实上应称百年历 ),
似乎没有它的存在,算命便束手无策。
假如不用翻阅万年历而透过阳历历法,
您是否能经由几道相当简单的运算过程便可得出如下图的四柱( 八字 )命式来呢?


(我取得的檔案中,是沒有圖檔的!)
干支之谜,或可从干支的运算一探玄机。
而运算的基本原理是最简单不过的,其实您也有这份能耐。
不信?看完本文后,您不妨自己算算看。
其实八字算法并非笔者首次探讨,早在笔者之前已有人探索过。
譬如民国六十九年八月十五日希代书版公司所发行的《八字的奥秘》一书,
作者林崇汉先生对他所发明的「日干支代数求法」
( 适用于一九0一年以后 )有数十页的描述,
接着民国七十一年三月集文书局所发行的《十八飞星策天紫微斗数全集》一书,
周祖勇先生为序时,也提供了「流日干支捷法」,
比前者略为简化( 换算公元年为民国年 )外,其余一式不变,
皆延用( 民国年数+10)X5的计算方法,
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所发行的
《周易与中医学》一书第十六章〈”干支纪时”快速推算新法〉
也有提到(1986年登载在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无头八字】
您是否曾想过古代拜师学八字的「出师考试题」是什么样子吗﹖
以前命理师出师要考试,考试中最难的部分是查无头八字,
将一个缺少月干、日干的八字,
毋须参阅万年历,就能说出阳历的出生年月日时。
现在我们就从「出师考试」--无头八字,
这个试题来探讨八字算法与干支历法之间的差异。
当您了解「无头八字」后,您会发现以往困扰您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现在就来看看门道在哪儿?
「八字」即以出生的年、月、日、时转换成「干支」组合,
又称「四柱」,即年柱、月柱、日柱、时柱。
每柱由上面一个天干和下面一个地支两字所组成,

出生年份的干支为第一柱,
月份的干支为第二柱,
生日的干支为第三柱,
时辰的干支为第四柱,
四柱加起来共计八个字。
而「无头八字」则是由残缺的「干支」组合逆推出生年、月、日、时。
现在我们假设下列这个无头八字是居于中国中原一带的一个活造:
年 丁酉
月 ?辰
日 ?戍
时 己卯
【年柱】
当您一眼看到市面上一些斗数书籍作者,如慧心斋主、沈平山等,
习惯采用干支来标识出生年,您是否会觉得不太习惯呢?
例如
民国六十五年写上丙辰年,
民国前13年生只写己亥年。
但年柱干支求法却很简单,只要把民国年次的个位数减二,
如民国六十五年的五,年干数即为5-2=3 ( 丙 ),
可是又如何得知丙辰年是民国六十五年呢﹖
我们继续探讨「无头八字」的年柱,答案就在其中。
丁酉是年柱,生肖即为年柱之年支(请参阅「斗数新讲义」单元的〈十二生肖〉),故此人生肖属鸡。
年干为民国年数之个位数减二。
年支为民国出生年的个位数减去两倍的十位数。

X=民国年数之个位数,
Y=民国年数之十位数
则 X-2=4 (丁)
X=6
由年干丁可以推算出民国年数的个位数是6。
又 X-2Y=10(或-2),代入得
6-2Y= -2 或 6-2Y=10
则 2Y=8 ,Y=4
所以不是民国46年出生,就是民国前15年出生,
但能活到一百零六岁似乎是异数,就常理仍以前者论之。
未至民国某年之二月四日者,即立春节气之前,
除出生年的年柱编号数减一外,其余完全依照原所示数字之年界点计算。
如民国三年一月十三日,其年柱干支不是甲寅年,
应以民国二年算之,即癸丑年。
但仍以甲寅年求月柱和日柱,最后再将甲寅年改成癸丑年。
各位是否觉得用国二所教的代数来求解,好像有点「拙」,
笔者发现还有另一种年柱干支换算民国年次的算法,
因为采用行列式,所以笔者称之为干支行列式,
可简单又迅速地求得欲求之干支序号。干支行列式如下:
干支编号。(A是天干编号,B是地支编号)
例如,将中日『甲午』战争和『辛亥』革命两件历史事件代入干支行列式:
辛亥:
甲午:-29,即31。48-31=17 ( 经过十七年 )
我们知道辛亥革命来年即是民国纪年的开始,
不用推算也知道辛亥年就是民国前一年,而民国元年就是壬子年。
干支纪年换算成民国年只要将该年的干支退后至壬子,
也就是再加上壬子年至甲子年的位移差,位移差的算法也不难,
壬子、甲子的干支编号各为48和 1, 1-49 =-48,
取60的补码即是12。
以丙辰年的「龙子热」为例,
套入干支行列式得知丙辰为53,加上12就是65,
也就是民国65年曾风行一阵「龙子热」。
又为何民国年次的个位数减二就是年干数呢?
这也是位移差之故,即干支编号+12=民国纪年,
例如此造丁酉年的干支编号是34,加上12就是46,也就是民国46年出生。
求干支则变成:干支编号=民国纪年-12,由于天干的基数是10,
因此形成民国年次个位数减位移差个位数的简算法。
至于年地支数可以直接除以12求余数而得之,
主要是位移差刚好是地支的基数12
(惟有民国纪年的开始是鼠年时,才有这种情况),
所以减不减12并不影响最后的求解答案。
五术中,凡架构寓涵时空因素者,
大都会引入干支原素,结合因果性较高的时空关系,
来诠释随机性高又多变的人事、物象动态。
例如,汉朝时京房把易卦与它结合而成五行易,
其它如奇门遁甲、紫微斗数因它的存在而脱胎换骨。



不要問我以上算式的算法與問題,
以上算式我沒試過也沒興趣....
我最近聽到一句話很有道理,好像是馬雲說的!
『google查得到的,不用背!』


把背的時間拿去理解,還比較實際!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72751246289352/permalink/20290772273234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微學堂章真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