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


與小A 對生命的意義的信件討論 II


 


小A: 


Dear 傅,


 


不瞞您說,我就是為了避免您前面所述的痛苦,


所以來回佛堂清修了一、兩年,


但我在當中並沒有體悟到什麼,


反而因為無法發揮自我價值而感到苦悶。


 


當身邊的人完全不能理解,


都認為你在浪費時間,


為什麼不去賺大錢,


而佛堂也不再能給你盼望時,


到最後真的會感到絕望。


 


所以,我很想早點知道自己生來的使命,


要做什麼才是真正做自己,


要做什麼才是讓自己生命完全,


死前覺得自己的人生有意義呢?


 


如果您有想法願意分享,我會很感謝的:)






傅:


 


Dear 小A,


 


首先,


別對自己太嚴厲。


 


妳是幸運的。


為了更了解自己,


有機會到佛堂體驗另一種的生活和思維的境界,


是一件勇敢和特別的經驗。


在那裡,


妳的確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了自己的內心。


 


但妳也要清楚一件事,


宗教並不會讓你的煩惱消失,


佛堂也不會,


佛堂的師父也不會。


 


他們能做的只是提供妳另一個角度、建議、或方式(法門),


來了解自己的內心、慾望、困境、等等,


並試著去解答它們,


從中找到出路。


 


沒有時間是浪費掉的,


妳在佛堂的一兩年一定體悟了一些什麼東西。


 


比如說,


妳可能感受到這個佛堂並不能解答妳心中的困擾,


不能讓妳有更多盼望,


讓妳無法發揮自我價值。


 


這個旅程至少給了妳一些方向。


比如說,


是不是要換個思維?


換個行動方式?


或是該離去的時候?


尋找另一個方式?


 


當然,


我並不知道妳在佛堂時,


想了些什麼?


做了些什麼?


盼望得到的又是什麼?


 


但不管妳想得到什麼,


記住,


妳去任何地方都無法逃避心裡的痛苦,


因為心就在妳身上。


妳去哪,它也就去哪。


 


哪裡有人,


哪裡就有慾望、掙扎、痛苦。


包括佛堂。


 


妳越想要什麼,


就越容易偏激。


 


妳越不想面對的事,


它也越折磨著妳。


 


先想想,


妳是在什麼時候開始逃避的?


又是在逃避什麼?


 


想要真正做自己,


先面對自己內心的慾望和恐懼。


 


他們都是妳自己的一部份,


妳不可能背對著它們做真正的自己。


 


慾望不是壞事,


恐懼也不是。


 


慾望讓人對生命有期待。


恐懼讓人看清自己的得失心。


 


吃不吃山珍海味,


賺不賺錢,


想不想跟喜歡的對象在一起,


要不要頌經念佛,


都是想要得到些什麼的慾望。


 


得到或失去慾望都不會讓妳的生命不完美。


他們來的時候就來,


離開時就離開。


 


得到時就學習得到,感謝。


失去時就學習失去,感謝。


快樂時就學習快樂,感謝。


悲傷時就學習悲傷,感謝。


學習去愛、得到、不執著、放下、感謝是一條漫長的路。


 


恐懼可以是妳的良師,


慾望則是幫助妳學習這一切的課本。


 


妳可以在任何地方學習這些事,


在佛堂有佛堂的課題,


在都市有都市的課提,


在山裡有山裡的課題,


在家有在家的課題,


在公司有公司的課題,


在愛人前也有相對的課題。


 


在這一切裡,


學習去愛、得到、不執著、放下、感謝一切在生命中遇到的。


就會漸漸看清並找到想要的自己。


 


佛法很棒,


但佛法並不是只有在經書裡,


修行也不是只有在佛堂裡。


 


願意嘗試這條路,


妳已經很勇敢,很棒。


 


介紹妳一本書,裡面有一些簡單易行的法門。


最好的法門是最簡單的,


只要妳肯一直去做。


 


「當生命陷落時」 - 佩瑪‧丘卓


 


文章節錄_臉書『凝香紫閣』社團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51651921597475/permalink/46077599068506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微學堂章真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