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九講:20030206

達摩血脈論 懸智法師講解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今天是新年開學,我們以至誠的心,先向諸佛菩薩祖師們拜年。

獻上我們虔誠的祝願,唯願:

國基鞏固,治道遐昌,佛日增輝,法輪常轉,

十方施主,增延福壽,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也向各位師兄師姊們拜年,祝願萬事如意,三陽開泰,龍馬精神。

身體康健,心想事成。菩提增進,早成佛道。

 

我今年先要要求我自己,要把這一個論文,講得更加明白,更加清楚。

也要求我們要努力專心的學習。

因為是愈講愈深,我們感謝諸佛祖師們給我們這麼寶貴的、偉大的,

在人類當中是無比的教訓。

這種層層漸深的講法,如果你不專心來學的話,你就會趕不上了。

 

達摩祖師在這裡用問答的方法,一問一答做出了直指人心的工作,

他的目的是叫門徒了解自性,在現場經驗到當下自己的覺性。

那我們先看論文的這句話,

「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佛都不許。」

這一句是十六個字,我們先把一心一能一解一見擺在旁邊,不要理它,

先記住這八個字就好了:「但有住著,佛都不許。」

每個佛教徒念到的《金剛經》裡面這樣講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就是用經來解、來印證這個論的意思。

經是佛說的,論是祖師作的,

用經來證明論的講法,或者用論來解釋經的道理,

這種在講經裡面叫做“佛祖同宣”,兩個人都是宣揚這個道理。

 

「但有住著,佛都不許。」

住著什麼東西呢?

這裡提出四個東西:心、能、解、見,

這裡講的執著,我們要知道,並不是講的凡夫俗子們的執著,那是普通的啦!這裡講的是修行人最容易犯的四種毛病,

就是四種執著,就是心、能、解、見,

妨礙修道人的成道,用《金剛經》來證明:

一心,經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一能,經曰:「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否?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一解,經曰:「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

一見,經曰:「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是用《金剛經》來證明本論的經句。

 

下面是我的解釋,先從最普遍的,最淺的來講,

我們和我們的家人在一起用過團年飯之後,

如果你是一個君子,你是讀儒家書的讀書人,你就要做守歲的工作,

要自己避在一個精舍裡面,好好地反省我這一年來的思想和行為。

在佛教來講在十二月三十來到的時候,你拿什麼去對付。

這就是講到我們臨終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用的心,就是反省心。

那我們還要想到明年我應該做什麼工作,

那就是展望未來,那就是我們的計畫心。

這些我們不要講,在佛教裡面講心,那很多了,

每一部經不能離開心來講。

每一個人修行不能離開心來修行,

每個人成佛是用心來成佛,

每個人度眾生,是用心來度眾生。

 

佛教的〈百法明門論〉,把心分析到比現代的分析心理學還要詳細,

它把心分做八識心王、五十一個心所,

以前我們都介紹過了,不要重覆了。

大家還記得嗎?我提出三個最重要,最重要的三個心,

第一個出離心,這是小乘的根本,你說小乘第一要出離心。

不是叫我們去做和尚尼姑,是叫我們出離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東西。你覺得小乘不合我們中國人的味道,

三梅師姊也常常唱天倫歌給我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們要發大乘的菩提心,這是大乘的根本。

第三個心是“般若心”,這是密乘的根本,

我們修行

“出離心”就是我們口訣的“鬆”;

“菩提心”就是我們口訣的“空”;

“般若心”就是我們口訣的“通”。

那還有一個心,那就是“願心”,

如果你修行這四種心是假的、口講的,而不是真實的話呢?

你不能得到加持,就是說你修行不會有感應的。

出離心不真實,不能得到“上師”的加持;

菩提心不真實,不能得到“本尊”的加持;

般若心不真實,不能得到“空行”的加持;

願心不真實,不能得到“護法”的加持。

護法的眼睛不是看你過年的時候供了多少的供品給他,

他的眼睛是看住誰是發菩提心的人,他只護持發菩提心的人。

所以這三個心,要生出離心,發菩提心,證般若心

 

這個出離心在禪宗來講有七種,

徹底出離有離俗、離欲、離他力、離言句、

離知見會解、離戒定慧修持、離境身意識心。

 

那菩提心有五種:願菩提、行菩提、聖義菩提、三昧菩提、滾打菩提。

 

那般若心呢?你要看《大品般若經》有九十六種,

照這樣講起來,這個大題目要幾個月才講得清楚,那我們不要理它。

我們就記得我們的口訣:

見人生苦,生出離心;

念眾生苦,發菩提心;

觀人法空,證般若心。

你想修行,我想修行,很多人不知道修行的第一步要發菩提心。

如果你沒有發菩提心,你不要問修行的事,我們沒有資格。

《金剛經》很清楚:

「稀有世尊!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如何降伏其心?如何云住?」

如何降伏其心,如何住?

是修行的兩個大問題,什麼人問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人。

 

林萬生師兄他把《華嚴經》讀得很熟,

每一次善財童子向善知識請教佛法的時候,都是兩句話:

「我先發菩提心,不知道如何修菩提行?懇求善知識給我指示。」

《楞嚴經》:觀音菩薩講,彼佛叫我先發菩提心,

所以菩提心第一個是願菩提。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普賢十大願,

文殊十大願,

觀音十二大願,

藥師佛十二大願。

那智行師說她要學英文,我說妳要學英文,那這裡有一本書妳看,

妳可以學到英文,又可以學到佛法,

那是陳師傅作的,菩提心一百零八個比喻。

第一個比喻是這樣講

“Bodhicitta is like a seed because the teaching of all Buddhas may sprout from it "我還和她做問答的練習,

我問Why is Bodhicitta like a seed can you answer Because…。

 

菩提心像一個種子,所有諸佛的教訓都是從它裡面產生的。

那光是有願菩提,行不行呢?

不夠,光講是沒有用的,你要行出來。

所以第二個條件要行菩提,

你要用你的行菩提來滿你的願菩提的心,滿你的願。

 

最好的經典,就是《華嚴經》的〈淨行品〉,有一百四十個願。

第一個願,“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所以要行出來。

 

再講一個普通的笑話,當陳師傅要去印度朝聖的時候,

住在張澄基居士的家裡,他就叫每一個人寫一張紙,

奶奶、爺爺、先生、夫人、女兒、兒子、男工人、女工人,

我要到菩提迦耶去朝聖朝佛,請你把你的願寫在這張紙上,

我帶到菩提迦耶釋迦牟尼佛的座前,把你的願全讀出來。

好,每個人都寫好了,他拿去了。

後來他嘆一口氣,每個人寫的願,我們把它分類,

等於香港人每年年初一到黃大仙那,一定要求四支籤,

第一自身,第二家庭,第三事業,第四婚姻,每個人的紙都是這樣寫。

可惜沒有一個人有發四宏誓願的。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人為什麼這麼小氣呢?

都是求那四個自己的東西,也沒求慈悲喜捨:

願眾生具足樂及樂因,

願眾生永離苦及苦因,

願眾生不離無苦之樂,

願眾生離怨親平等捨。

我們的心太小了,這不是菩提心。

 

“一能"我能做什麼?我能做什麼?

在佛教裡面最了不起的就是我能夠持戒,

我能夠入定,我能夠修慧,我能夠講經,我能夠修禪,我能夠學密。

但是你認為你能,佛都不許。

就是你能轉八識成四智,變凡身成佛身也沒有什麼了不起。

 

“一解",哦!那個解可多了,

但是我們講《心經》有四種解,我提醒大家來溫習,

用“空”來解《心經》,

用“有”來解《心經》,

用“禪”來解《心經》,

用“密”來解《心經》,

講義裡面都可以找到。

 

“一見",這個見呢?

我們學佛的人,先講小乘有兩個見,一個是有見,一個是空見。

有見的師父,這裡有沒有呢?

有!寶珠師姊,莉莉時常去學的Insight Meditation

內觀靜坐,就是有見的法師。

空見的法師有沒有呢?

傳承已經斷了,空見的法師可能沒有,

或者在印度還有吧!我們不知道。

 

那麼講大乘的兩種見,

各各都知道一個是〈中觀見〉,

一個是〈唯識見〉。

〈中觀見〉的代表,在當代當然是達賴喇嘛,

沒有第二個,他是〈中觀見〉的代表。

〈唯識見〉有沒有呢?

不知道,台灣有沒有〈唯識見〉的法師?

我們不了解,或者你們台灣同胞會了解。

 

密宗有兩個見,

一個叫〈大手印見〉,

一個叫〈大圓滿見〉。

〈大手印見〉我們謝謝吳小陵師姊,

他請來幫助指導我們的直貢法王,他就是代表的〈大手印見〉。

和在紐西蘭的Karmapa Center就是〈大手印見〉,

也可以叫做〈俱生知見〉,講義裡面介紹的很清楚。

還有一個叫〈大圓滿見〉,中國人可能對他不是很熟悉,

但是在西方的佛教界很流行,這一個人非常有名,

幾乎學佛法的外國人沒有一個人不知道,

他的名字叫南凱諾布Namkhai Norbu

洪醫師有請他在台灣(傳法),孫師兄有去學,

他幾乎是當代的〈大圓滿見〉的代言人。

 

但是這裡講:「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佛都不許。」

你認為你了不起,我講的是最高的,沒有什麼了不起,

你看一看這一句“佛都不許"。

講得很容易,做起來很難。

這句話哪個人能做到,在佛教裡面,誰能做到?

可憐的中國人,自己的寶貝都不知道,

只有中國人的禪宗做到,禪宗是不講見的。

 

佛教的各宗各派,沒有那一宗、那一派,

不是著重一心,一能,一解,一見。

只有禪宗真正做到不著一心,三心不可得;

不住一能,開悟的人是沒有能所的;

不住一解,離慧解;

不住一見,離知見。

所以禪宗如行鳥道,禪宗好像一隻鳥在空中飛,

你講鳥在空中飛有道路嗎?

舉個例子,我們講這架飛機幾點鐘,

它是在那一個地點,你一定要講出它的經度是多少,它的緯度是多少,

我才知道這架飛機的距離,它到奧克蘭才可以算出來,它幾點幾分會降落。

請問你這個經度、緯度,這個經道、緯道天空裡有嗎?

是我們人搞出來的,

天空裡面並沒有什麼經道、緯道,是人自己把它設計來的。

 

所以當那個作《西藏生死書》的索甲仁波切問聖嚴大法師 “What is the essence of Cha`n?",

聖嚴大法師講:「禪宗沒有心要,如果禪宗有心要,那就不是禪宗了。」

索甲仁波切,馬上向他致十二分的敬意,而且哈哈大笑,

我就知道你會這樣的回答,他這句話裡面有意思,就是試探你懂不懂禪宗呀!

 

所以蕭天石先生曰:

「大凡所有差別,皆由知見生,

凡夫誤知見,智者弄知見,賢者執知見,聖人斷知見。」

所以這一個非常偉大的教訓。

 

下面一句佛無持犯,這一句是錯排,

不是在這裡,是在下面那邊,下面那兩句是這樣講的

「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無持犯。」

到下面時再解,那下面一句:

「心性本空,亦非垢淨諸法,無修無證,無因無果。」

我們現在第一次是用《金剛經》來證明這個論,

現在我們用《心經》來證明這個論。

 

心性本空就是《心經》

經曰諸法空相"。亦非垢淨諸法,

經曰不垢不淨"。無修無證,

經曰不增不減"。無因無果,

經曰不生不滅"。

 

現在我們來詳細解釋這一句“無因無果”。

你們或許會問,那師父啊!佛教的第一個重要的定律,

科學有科學的定律,邏輯有邏輯的定律,數學有數學的定律,

佛教的二大定律,第一個定律,不是因果定律嗎?

為什麼這裡說無因無果呢?

這個就關係到以前我們講過的不落因果"、“不昧因果"的這個問題了。

對!佛教的第一個定律是因果定律。

但是,這裡說的是佛教第二個重要的定律,“不生不滅"的定律。

就是講這個佛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不在因果裡面的。

啊!這個道理,謝謝洪師姊的先生王阿闍黎,

他給我們印出的講義,後面附上了蓮花生大師作的〈直指覺性赤見自解〉,

和達摩祖師東西相會。

 

我發現到怎麼會和達摩祖師講的道理一模一樣呢?

我們知道〈大圓滿見〉,在人間第一個弘揚的名字叫極喜金剛。

極喜金剛就是在現在阿富汗、孟加拉那裡的人,

傳揚這個佛性不在因果裡面的時候,

這個消息傳到當時最高的學府那蘭陀大學的時候,

所有的幾萬個法師都召集來開一個會議。

不得了,現在有一個邪說的佛法出現,

他說佛性不在因果裡面,我們要把這種邪魔外道要破除。

我們要選我們當中最有智慧,最聰明的人,

對經教最了解的人來和他辯論,把他攝服。

大家開了會了,派誰去呢?

派當時最聰明,最有學問,這個人叫文殊知識。

﹙哦!這種外道,這種邪說,怎麼得了!

難怪達摩祖師六次被人下毒,要毒死他。

最後一次達摩祖師講:「好!我滿你的願!你要我死,我甘願服毒。」﹚

好!文殊知識他就去了,一去到那裡,不要講去和人辯論,

一近到那個法師的面前,他連講話的能力都喪失了,

一個字都講不出來了,即刻請求懺悔、皈依,

變成〈大圓滿〉第二代的祖師。

第三代的祖師是誰呢?

〈大圓滿〉是自然智見。

希利森哈是五台山上的和尚,是蓮花生大師的師父。

蓮花生大師曾來中國五台山學佛法,

西藏的十二輪迴圖不是六道輪迴,是十二生肖,

那是中國人的風水八卦,他學去了。

那蓮花生大師,據現在人的考證,根本就是我們中國人,

是黃帝時候搬遷到那裡去。

再考證上去,連釋迦牟尼佛都是我們中國人的子孫。

那這一種呢!就是講禪宗是超因果之佛性。

各宗呢?還須運用勤修取捨,

以漸修為宗,不用自然智,不出因果生死的樊籠。

禪宗猶如虛空之體性,無始本有。

 

〈心體續〉中講曰:

「先前如何?後如何?現在如何?將來如何?

無有變異之法性,自性任運無為法。」

這個就是講:

「心性自然智無尋思伺察,離因果緣起,超有無取捨,越精勤造作。」

 

下面這一句「佛不持戒」這裡有一句漏掉了,

「佛不犯戒」,那再加上面一行「佛不持犯」。

佛為什麼不持戒呢?佛為什麼不犯戒呢?

佛無持犯嘛!為什麼呢?

下面講了 「佛不修善,佛不造惡,佛無善惡。」

古代的文字漏掉很多。我們要把它加上「佛無善惡。」

 

佛他為什麼不持戒呢?他根本就沒有善惡嘛!

持什麼戒呢?等於人問禪宗的師父:

為什麼你不持戒?因為他不知好歹。

「佛不精進,佛不懈怠,佛無精懈。」

其實它這裡漏掉好多,因為它這裡講六波羅蜜,

應該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

講到禪定:佛不入定,佛不出定,佛無出入;

還有講到智慧:佛不智慧,佛不愚癡,佛不智愚。

在佛的本身是不須要六度波羅蜜的。

那你們講那你這麼辛苦,佛這麼辛苦,

那為什麼講六波羅蜜給我們聽呢?

老實講一句,這是佛為我們講的,佛自己不需要六度波羅蜜的。

 

這裡講了,「佛是無作人。」

我們要知道,我們讀經論,不要只在文字上轉,

裡面文字後面有深的意思,你要知道佛是無作人,

那我們說佛是什麼東西都不做了,

那就坐在那裡吃閒飯,等人供養,等人讚美吧!佛是這樣的人嗎?

不!佛是無作人是什麼意思呢?

佛不做我們的事,我們一天到晚做的這些事,佛一點都不做的,

佛做的都是佛事,我們做的都是俗事,佛自己不做什麼的。

佛做什麼都是為眾生而做,

因為眾生有病,佛先病,因為眾生痛苦,佛先痛苦,

眾生有殺身成仁,捨身取義,佛有拾肉餵鷹,捨身餵虎,

眾生要父慈子孝,佛就訂戒律,要供養父母,

如果你供佛,不知道要供養父母,佛講你是最大的惡人,

堂上的雙親,就是你最好的佛陀。
 

這裡還有:佛做了任何的事之後,他不認為是自己做的,

他不會講這是我佛做的,我多偉大,沒有。

這裡講一個比喻,日本有一個白隱禪師,很有名的,

但是有一天,他在寺院,有一個虔誠佛教徒的父母來指控他,

他說:「白隱師父我看錯人了,我的女兒講,再三的拷問才講出來,

原來你是她肚子裡小孩的爸爸。」

白隱禪師講:「喔!是這樣嗎?」

他就離開這個寺院,就住在旁邊一個小屋裡面,到這個小孩出世了,

那個爸爸媽媽把那個小孩抱來,

往白隱禪師面前一丟:「你生的小孩,你照顧。」

這個禪師怎麼辦呢?

天天到鄰居家去打門,謝謝你布施尿片,謝謝你布施豆粉,

謝謝你布施小孩吃的東西,扶養了三年。

但是這個時候,這個女小孩忍不住了,哭了,

她對爸爸媽媽講,不是師父,

爸爸媽媽我冤枉他了,是賣魚攤上的青年。

哦!那就對不起師父了,又來向師父懺悔,把小孩領回去,

白隱禪師一點沒有講什麼。

「哦!是這樣的嗎?」這就是佛,

他做什麼都沒有講,這是我做的,我有什麼了不起。
 

「但有住著心見,佛即不許也。」

上面講「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佛都不許。」

這裡講更加重了,那語氣更加重了:「佛即不許。」

所以當我每次執著心一生起的時候,

我馬上舉起文殊師利的智慧劍,斬!

釋懸智,「但有著住心見,佛即不許。」斬!即刻斬!

不要說我晚上打坐時再來反省,哦!這些都是佛即不許的,不要做。

那已經遲了,那是賊去遠矣,過後張弓。",那是沒有用的。

 

我不願浪費大家寶貴的時間,再解一句:「佛不是佛,莫作佛解。」

哦!這個難解了。怎麼講佛不是佛呢?

這個頭先講,佛是無作人,是沒有自己的作為。

他是以眾生之作為而作為,以天地的作為而作為,一有作意便失真。

你一有裝模作樣作意,便不是真的了,不是真人。

普通也說不要做作。

所以我們學太極拳,你一有作意,一有裝模作樣,就不是太極拳了。

「佛不是佛。」我們知道,名、實這兩個你要會分,

一個是名詞,一個是實際。

如果我講火,火是一個名詞,

我一天到晚講火,但是我的嘴裡不會燒起來,它是一個名詞嘛!

所以你光是講這個佛,它是一個名詞,並不是真正的佛。

「佛無定相」你不要把佛限制在你認為的三頭六臂,

或者丈六金身佛,沒有一定的相貌的。

根據你,你把他當媽媽,他就變成觀音菩薩出來了。

你把他當將軍,他就變成韋陀菩薩出來了,沒有定相的。

 

要破佛執,很多人拜佛被佛綁,拜法被法綁,拜師父被師父綁。

而且你不要把那個佛像當做佛,最重要的是在這裡,

佛相是木頭、泥、金子做的,它不是佛。

那佛在那裡?佛是你的心啊,你不要心外求佛。

所以為了要破除這種執著,所以要講佛不是佛。

「須知有佛元非佛,能會無佛始近佛,

且從佛生觀有相,直到先佛未生時。」

 

第一個佛是威音那佛,威音那佛未生前是那個佛?

最後一個故事是這樣講的,

有一個禪師,鼎鼎大名的禪師,

他看到有一個學人,來到他的面前的時候,

他就問他:「你看我是佛嗎?」

那個學生回答講:「我看你不是佛。」

「你看我是魔嗎?」

那個學生講:「我看你不是魔。」

「那既然不是佛也不是魔,那你看我是什麼?」

我們要留心聽,這個學生回答:

「如果我看你像一個什麼東西,那就沒有什麼了不起了。」

這樣一來那個禪師馬上從他的坐位站起來,

我在這裡二十年來釣魚,釣大魚都沒有打到一個,

到今天才打到一個真正的佛子。

沒有一個人二十年來能講出這樣的一句話。

下面的寶貴東西還很多,但是因為時間關係,

如果大家有興趣,以後大家再來研究。

但是不來研究也沒有關係,在家裡研究也是很好,

就不用駕車這麼遠,這麼辛苦的來,

因為這些東西這裡都講得很清楚了。謝謝大家!

 

迴向: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微學堂章真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