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游原旨读法

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著

门人冲和张阳全校阅

后进学人夏恒重刊

蓬萊一元子紫微學堂章真言段落

 

一西游之书乃历圣口口相传,心心相印之大道。

古人不敢言者,丘祖言之,

古人不敢道者,丘祖道之,

大露天机,所关最重。

是书在处,有天神护守,读者须当净手焚香,诚敬开读。

如觉闷倦,即合卷高供,不得亵慢。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立言,与禅机颇同,其用意处,尽在言外,

或藏於俗语常言中,或托於山川人物中,或在一笑一戏里分其邪正,

或在一言一字上别其真假,或借假以发真,或从正以劈邪,

千变万化,神出鬼没,最难测度,

学者须要极深研几,莫在文字上隔靴搔痒,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神仙之书也,与才子之书不同。

才子之书论世道,似真而实假;

神仙之书谈天道,似假而实真。

才子之书尚其文,词华而理浅;

神仙之书尚其意,言淡而理深。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贯通三教一家之理,

在释则为金刚法华,

在儒则为河洛周易,

在道则为参同悟真,

故以西天取经,发金刚法华之秘,以九九归真,阐参同悟真之幽,

以唐僧师徒,演河洛周易之义。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

一案有一案之意,

一回有一回之意,

一句有一句之意,

一字有一字之意,

真人言不空发,字不虚下,

读者须要行行着意,句句留心,一字不可轻放过去。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世法道法说尽,

天时人事说尽,

至於学道之法,修行应世之法,无不说尽。

乃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有转生杀之法,窃造化之道,

先天而天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

非一切执心着意、玩空寂灭之事。

学者须要不着心猿意马、幻身肉囊,

当从无形无象处,辨别出个真实妙理来,才不是枉费功夫。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大道,乃先天虚无之学,非一切后天色相之邪术。

先将御女闺丹、炉火烧炼劈开,然后穷究正理,方有着落。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每宗公案,或一二回,或三四回,或五六回,多寡不等,

其立言主意,皆在公案冠首已明明题说出了,

若大意过去,未免无头无脑,不特妙义难参,即文辞亦难读看。

阅者须要辨清来脉再看下文,方有着落。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每回妙义全在题纲二句上。

题纲要紧字眼,不过一二字。

如首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灵根即上句字眼,

心性即下句字眼,

可见灵根是灵根,心性是心性,

特用心性修灵根,非修心性即修灵根,何等清亮?何等分明?

如次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悟彻即上句字眼,

断魔即下句字眼,

先悟后行,悟以通行,行以验悟,

知行相需,可以归本合元神矣。

篇中千言万语,变化离合,总不外此提纲之意,回回如此,须要着眼。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取真经即取西游之真经,非西游之外别有真经可取,

是不过借如来传经以传西游耳。

能明西游,则如来三藏真经即在是矣。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每宗公案收束处皆有二句总结,乃全案之骨子,

其中无数妙义,皆在此二句上着落,不可轻易放过。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乃三五合一,贞下起元之理,

故唐僧贞观十三年登程,路收三徒,十四年回东,此处最要着眼。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通关牒文乃行道者之执照凭信,为全部之大关目,

所以有各国宝印,上西而领,回东而交,始终郑重,须臾不离,

大要慎思明辨,方能得真。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大有破绽处,正是大有口诀处。

惟有破绽,然后可以起后人之疑。

心不疑,不能用心思,此是真人用意深处,下笔妙处。

如悟空齐天大圣,曾经八卦炉煅炼,已成金刚不坏之躯,何以又被五行山压住?

元奘生於贞观十三年,经十八年报雠,已是贞观三十一年,

何以取经时又是贞观十三年?

莲花洞悟空已将巴山虎倚海龙打死,老妖已经识破,何以盗葫芦时又变倚海龙?

此等处大要着意。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註:

古文中,元字通玄字,故於全唐書之中,玄奘也會寫為元奘。

一通关牒文有各国宝印,乃西游之妙旨,为修行人安身立命之处,

即他家不死之方,此等处须要追究出个真正原由来。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每过一难,则必先编年记月,而后叙事,

隐寓攒年至月,攒月至日,攒日至时之意,

其与取经回东,交还贞观十三年牒文同一机关,

所谓贞下起元,一时辰内管丹成也。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有着紧合尖处,莫如巴蕉洞、通天河、朱紫国三案。

巴蕉洞言火候次序,至矣尽矣;

通天河辨药物斤两,至矣尽矣;

朱紫国写招摄作用,至矣尽矣。

学者若於此处参入,则金丹大道可得其大半矣。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有合说者,有分说者。

首七回,合说也,

自有为而入无为,由修命而至修性,丹法次序、火候工程无不具备。

其下九十三回,或言正,或言邪,或言性,或言命,

或言性而兼命,或言命而兼性,或言火候之真,或撥火候之差,

不过就一事而分晰之,总不出首七回之妙义。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即孔子穷理尽性至命之学。

猴王西牛贺洲学道,穷理也;

悟彻菩提妙理,穷理也。

断魔归本,尽性也。

取金篐棒、全身披挂,销生死簿,作齐天大圣,入八卦炉煅炼,至命也。

观音度三徒,访取经人,穷理也。

唐僧过双叉岭,至两界山,尽性也。

收三徒,过流沙河,至命也。

以至群历异邦、千山万水,至凌云渡、无底船,无非穷理尽性至之学。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有劈邪归正,

有证正劈邪之笔,

如女人国配夫妻,天竺国招附马,证正中劈邪也;

狮驼国降三妖,小西天收黄眉,隐雾山除豹子,劈邪归正也。

真人一意双关,费尽多少老婆心,盖欲人人成仙,个个作佛耳。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有写正道处,有劈旁门处。

诸山洞妖精,劈旁门也;

诸国土君王,写正道也;

此全部本义。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所称妖精,有正道中妖精,有邪道中妖精。

如小西天狮驼洞等妖,旁门邪道妖也;

如牛魔王、罗刹女、灵感大王、赛太岁、玉兔儿,乃正道中未化之妖,与别的妖不同。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演卦象有重复者,特因一事而发之,

虽卦同而意别,各有所指,故不妨重复出之。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有欲示真而先劈假之法。

如欲写两界山行者之真虎,而先以双蚁岭之凡虎引之;

欲写东海龙王之真龙,而先以双蚁岭蛇虫引之;

欲写行者八戒之真阴真阳,而先以观音院之假阴假阳引之;

欲写蛇盘山之龙马,而先以唐王之凡马引之;

欲写沙僧之真土,而先以黄风妖之假土引之。

通部多用此意。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有最难解而极易解者,

如三徒已到长生不老之地,何以悟空又被五行山压住?

悟能又有错投胎,悟净又贬流沙河,必须皈依佛教,方得正果乎?

盖三徒皈依佛教,是就三徒了命不了性者言;

五行山、云栈洞、流沙河,是就唐僧了性未了命者言。

一笔双写,示修性者不可不修命,修命者不可不修性之义。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有不同而大同者。

如西游记本为唐僧西天取经而名之,何以将悟空公案著之於前乎?

殊不知悟空生身於东胜神洲,如唐僧生身於东土大唐;

悟空学道於西牛贺洲,如唐僧取经於西天雷音;

悟空明大道而回山,如唐僧得真经而回国;

悟空出炉后而入於佛掌,如唐僧传经后而归於西天。

事不同而理同,总一西游也。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每到极难处,行者即求救於观音,为西游之大关目,

即为修行人之最要着。

盖以性命之学,全在神明觉察之功也。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前七回,由命以及性,自有为而入无为也;

后九十三回,由性以及命,自无为而归有为也。

通部大义不过如是。

一西游三藏喻太极之体,三徒喻五行之气。

三藏收三徒,太极而统五行也;

三徒归三藏,五行而成太极也。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言唐僧师徒处,名讳有二,不可一概而论。

如元奘、悟空、悟能、悟净,言道之体也;

三藏、行者、八戒、和尚,言道之用也。

体不离用,用不离体,所以一人有二名。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写唐僧师徒,有正用,有借用。



称陈元奘唐三藏,孙悟空孙行者,猪八戒猪悟能,沙悟净沙和尚,正用也;

称唐僧、行者、呆子、和尚,借用也。

正用专言性命之实理,

借用兼形世间之学人。

不得一列混看。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以三徒喻外五行之大药,属於先天,

非后天有形有象之五行可比,

须要辨明源头,不得在肉皮囊上找寻。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写三徒皆具丑相。

丑相者,异相也。

异相即妙相。

正说着丑,行着妙,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三徒到处,人多不识,见之惊疑。

此等处须要细心辨别。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写三徒本事不一。

沙僧不变,八戒三十六变,行者七十二变。

虽说七十二变,其实千变万化,不可以数计。何则?

行者为水中金,乃他家之真阳,属命,主刚,主动,

为生物之祖气,统七十二候之要津;

无物不包,无物不成,全体大用,一以贯之,所以变化万有,神妙不测。

八戒为火中木,乃我家之真阴,属性,主柔,主静,

为幻身之把柄,只能变化后天气质,不能变化先天真宝,变化不全,

所以七十二变之中,仅得三十六变也。

至於沙僧者,为真土,镇位中宫,调合阴阳,所以不变。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写三徒神兵大有分晓。

八戒、沙僧,神兵随身而带,

惟行者金篐棒变绣花针,藏在耳内,用时方可取出。

此何以故?

夫钉钯宝杖虽是法宝,乃以道全形之事,一经师指,自己现成,

若金篐棒,乃历圣口口相传,附耳低言之旨,

系以术延命之法,自虚无中结就,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纵横天地莫遮栏,所以藏在耳内。

这些子机秘妙用,与钉钯宝杖天地悬远。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以三徒喻五行之体,以三兵喻五行之用。

五行攒簇,体用俱备,所以能宝唐僧,取真经,见真佛。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写悟空每到极难处,拔毫毛变化得胜。

但毛不一,变化亦不一。

或拔脑后毛,或拔左臂毛,或拔右臂毛,或拔两臂毛,或拔尾上毛,

大有分别,不可不细心辨别。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写悟空变人物,有自变者,有以棒变者,有以毫毛变者。

自变棒变,真变也;

毫毛变,假变也。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称悟空,称大圣,称行者,大有分别,不可一概而论,须要看来脉如何。

来脉真则为真,来脉假则为假,万勿以真者作假,假者作真。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悟空到处自称孙外公,又题五百年前公案。

孙外公者,内无也;

五百年前者,先天也。

可知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乃他家不死之方,非一己所产之物。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孙悟空成道以后,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大闹天宫,诸天神将皆不能胜,何以保唐僧西天取经,每为妖精所困?

读者须将此等处先辨分明,方能寻得出实义,若糊涂看去,终无会心处。

盖行者之名,系唐僧所起之混名也。

混名之名,有以悟的必须行的说者,有以一概修行说者。

妖精所困之行者,是就修行人说,莫得指鹿为马。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唐僧师徒每过一国,必要先验过牒文,用过宝印,才肯放行。

此是取经第一件要紧大事,须要将这个实义追究出来。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经人注解者不可胜数,其中佳解,百中无一。

虽悟一子真诠为西游注解第一家,未免亦有见不到处。

读者不可专看注解而略正文,须要在正文上看注解,

庶不至有以讹传讹之差。

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读西游当先在正文上用功夫,翻来覆去,极力参悟,

不到尝出滋味,实有会心处,不肯休歇。

如有所会,再看他人注解,扩充自己识见,则他人所解之臧否可辨,

而我所悟之是非亦可知。

如此用功,久必深造自得。

然亦不可自以为是,尤当求师印证,方能真知灼见,不至有似是而非之差。

 

 

以上四十五条,皆读西游之要法,谨录卷首,以结知音,愿读者留心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微學堂章真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