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魔从何来?
壹,何為魔?
近代西方通俗文化於網路與媒體的侵浸,以及佛教經典之大力宣揚之下,
對於「魔」的觀念與我至道文化的差別甚鉅。
《正字通》譯經論曰:
「魔,古從石作磨。梁武帝攺從鬼。」
磨本來有砥礪試煉之義,改石為鬼而皆成大力邪鬼之說。
此者與我道教經典之義有所不同。
於道教而言,元始天尊龍漢開圖爾後統御三界,有無數之自然之神靈通過修煉而登真。
於顯者為之仙帝,主司賜福與教化。於隱者為之魔帝,主司護衛與懲戒。
此者正與我道兩儀之說相符。
仙帝與魔帝同屬元始天尊之麾下,魔帝嚴鎮北酆之上,而此地也正是「雷城」之所在。
魔帝者又以五大魔帝為代表。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一:
「青天魔王,巴元醜伯。
赤天魔王,負天擔石。
白天魔王,反山六目。
黑天魔王,監醜朗馥。
黃天魔王,橫天擔力。
五帝大魔,萬神之宗。飛行鼓從,總領鬼兵。
麾幢鼓節,游觀太空。自號赫奕,諸天齊功。上天度人,嚴攝北酆。」
以此可知其神格與仙帝相同,可達諸天之界。
《上清隱書》玉清神霄王曰:
「凡鬼魔巧便變化萬端,或沈或浮,或見或亡,或聚或隱,或藏或形,
或氣或死或生,或飛雲中或治空洞,五色恍惚無有常形,
如此皆承六天之運,受會於三天,在其度之內故得肆其凶醜。
高上亦以後學多巧民心不純,洎害繁生惡逆滋彰,
故容之以威民使協真,以罰非役之以兼考官,故不滅其根種也。
若使運終數訖則其氣自消,民心自然而純學者自然成仙也。」
以此可知在仙帝隨方設教無量度人之時,魔帝及四出搜捕邪精以衛後學,
飛空變幻考驗試煉,可令後學自知清靜之功立身之德所擁幾何。
不管你是不是有在修道,一律都存在魔考,
沒有修道的人,他所受到的魔考是事業不順、身體不好、家庭不和、感情不順,
種種的不順就是魔考。
而這些魔考在道家來講就是業障,這些業障對一般人確實很難消受,
有時會逼人自殺,很多人也是因為這些種種的不如意事,而走入修道這一條路。
如果業障太重的要走入修道是不太容易,但如不修道卻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修行到一定境界會陸續引來累世冤親債主及地府的因果業報前來討報,
有些人視之為魔考,這些魔考因人而異。
魔境干擾,修的越高其魔境也越厲害,
「主要是修道人的氣場引來的,當你修到一定的程度,你的氣場會形成一定頻率,
與這個氣場頻率的相同的生靈就自然會被吸引來。」
初時的修道魔考是外在的魔考,
也就是先前未入道時的事業不順、感情問題、家庭不和等問題,會加速來臨,
或家人的不諒解而阻擋,或其它外在因素而阻擋你修道。
原因是你修成後,前世的債沒辦法繼續向你要,
前世冤親債主好不容易在今世才開始向你要回,
前世債還沒還清,豈肯讓你這樣修成道,所以才會阻擾你修道,加速討債,
讓你窮於應付,不讓你修成道。
所以說修道哪有這麼容易,如今世能輕鬆的修道是你的福報很大,
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得到的。
高階的魔考,也就是前面的業障已克服了,進入真正的證悟之道,
此時你功德若沒做,就會有很多無形的陰界來干擾你,或誤導你,
這段時期如若沒有明師指導,很容易被擊敗而退道。
這時也有很多修道者自以為道行很高而產生驕傲的心,
甚至有些已經不把老師放在眼裡,在他心中認為他道行比師父還要高明,
所以才有神仙會來教他修法,殊不知來教他的都是假藉仙道之名的魔(外靈)在教他的,
因魔如不說他是某某神仙,請問他能讓你乖乖的相信他的話嗎?
你一聽到是「魔」就會避而遠之,哪還會跟魔打交道,
這時候也是最容易發生我們常說的走火入魔的階段。
如果平常尊師重道,跟師父一起做功德,魔很難接近,
就算接觸到,也會有神仙保佑,而渡過難關。
後期的魔考雖然千奇百怪,但不會比初期入門的魔考難處理,
初期魔考都是事業、家庭、感情的因素,做師父的很難幫得上忙,
只能提供很多方法讓他做參考,去應付解決,能不能擺平就看當事人的智慧和造化了。
後期魔考比較容易解決,只要修道者平常就心存善念,常做功德,
尊敬神仙、師長,孝順父母,保證很容易過關,
就怕修道者平常不孝順父母,不尊敬師長,不做功德,唯利是圖,
目中無人,驕傲心很重,口是心非,自以為是,有這些心態的人很難度過這時的魔考。
因此後期受魔考失敗的人,心靈都會留下很深的傷痕,
從此不敢再提修道的好處,也會感嘆修道難,
「修行不是一生的事情。有些功能是前生帶來的,很多人的成就也不是一生修成的。要想成道真是太難了。其艱苦程度,真的難如登天,甚至修得一個人身都很不容易。」
在應對魔考前我們要注意的就是,在修道時性命雙修,不要老是打坐練功就指望成仙成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修行要落到實處,悟與行不可分開,日常行住坐臥要心念所想一定要配合言行舉止。
要知道無形的心靈思想才是操縱我們命運的主宰,道家言氣,氣是一種能量的表現,心念如善意,用於氣中,就是善氣,善氣發出就會有善意之人或神來會合,命運自然越來越順;人心思惡,用於氣中,就變成惡氣,惡氣一出自然會有惡人或惡意之鬼神會合,就會被修理得很慘,命運自然越來越差。
所以如果外表說的一套,內心做的又不一樣,很容易越修越糟,是故道家最重講「誠」,心誠則靈,不打誑語皆是如此。
修道修到某種程度,平常所做的虧心事,如喜歡佔便宜,心口不一,對尊長不敬,對人無信,不做功德,種種的缺點都會成為魔考的對象,一考進去,就是讓您心靈感到害怕,或是讓您身體越來越虛弱,如還不能覺悟改過向善,就會進一步的控制您的心靈,折磨你直到完全失去修道信心,因此我們常說德行德行,厚德載物,不修性,不積德何以載物證道呢?
贰,道教之中魔的種類
道教之經典將魔分成十類,《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四五:「行道之士,先明於制御之法,其魔有十,故具於篇內。學者深而造之,勿為魔之所試,斯道不難成矣。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陽魔,七曰陰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
此十魔者惟有天魔為仙帝所幻試,非野鬼或邪魔之所為,其餘九者須謹慎應對之。經中有提及訣、印、咒以退之等等在此不便多提,下文以內煉修為之義而對之。
十魔試煉之含義
一、天魔
《上經大法》:「天魔者,修煉居山之士一念纖塵,而被魔王之所敗而不能成真。何者?正煉火丹修真養浩行持入靖,或目見顯現形影,幢蓋幡花百種天香異雲覆室,或耳聞仙樂之韻,此乃天魔之所試,即非正道之所履行也。」
對於天魔魔之說可謂「著象」所至。在《坐忘樞翼》有提到:「若定中念想。則有多感眾邪。百魅隨心應現。真人老君。神異詭怪。是其祥也。」自是端正體心而寂守,心常靜以符道元,當知空中無形,有形者道之末也。所當見幻識幻,如當風掠而不著,幻滅爾後即證《上經大法》:「其魔自退,變神為元始天尊。」
此點經文所言無誤,而實作者所驗之非一般之俗想,當知太虛無名元始無形,空中之妙有者本乃一炁也,一炁元始乃永恆之真。此天魔滅幻之試煉過後才能算是「初得一炁入玄門」。
二、地魔
《上經大法》:「夫地魔者,行持之士步罡變神,書符呪水起念不正,多被地魔之所試。何者?正欲思存而心生疑議,步掏書呪而亂其心元,或照形而不辨其姓名,或附身而不通言語,抵敵道法毀辱真文,皆非邪鬼之所依,即是地魔之所試也。」
對於地魔之說可謂「修煉不足」所至。步罡變化一炁通神,爾後持法書符之際竄起不正之念,隨壇地司城隍感知其邪念而阻其玄法運行,使其法不靈不應。此皆是持煉法度之人平日心不修正誡律不遵所致,身中心性內煉之事旁人不可知,雖言語莊重行為有節,然心念不正稍有縱馳者神人地司即察。趁念不正更亂其心,以示急急正心斷念。若誡示不醒者必然群魔竄心,日後身敗名裂登真無望皆由此啓。
三、人魔
《上經大法》:「夫人魔者,行持之士皆有之。或居山或入室,書符步呪掏訣行持,方欲行用一念有殊,或被言語誼嘩穢臭腥羶,雞犬、孕婦、師僧尼俗衝突壇場,以至惑亂法身思存不正,符水不應呪訣不靈,皆人魔之所試也。」
對於人魔之說法可謂「俗緣無斷」所至。此點學道修真之士多人有之,當須多加留心。學道之人本應深居簡出,所結者止於雲朋霞友而已。若無應酬往來何有尼俗之輩喧嘩道壇,若拒酒食邀約何有腥羶之物穢臭居室,若不情希升進何有師僧衝突壇場不寧,若無顯德露能何有雞犬、孕婦聲聞不停。此般終日吵鬧無休必然身心不得安寧,心不遠俗必然離道日遠,符水不應呪訣不靈此理所當然也,俗緣不斷獨居深山也無用。
四、鬼魔
《上經大法》:「夫鬼魔者,行持之士,或治人於郊野之中或建壇於伏屍之地,一念稍悞,即夜夢魅,屋宇虛嗚,禽鼠出以現形蛇,蟲顯其怪狀,惑亂正法恣壞靈壇,皆鬼魔之所試也。」
對於鬼魔之說法可謂「法煉不專」所至。學道修真之士勤習道法以濟眾生而得積功,學一則專勤習則精,日久功夫自然深熟,倘若貪多好學無一專精,遇有大力邪鬼糾纏欲驅退之,然而施法不純召降不精,以此行者猶如小丑獻世,徒惹邪穢纏身嬉鬧而已。《清微道法樞紐》:「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若知竅,驚得鬼神叫。」正氣者天罡也一炁之發散也,保常寂心以入其道,養其浩運法必靈。言雖如此但得幾分之專精,學道煉法之士當須自明。
五、神魔
《上經大法》:「夫神魔者,行持之士,或因驅攝或破廟除精攝祟召魂、一念恣狂多為神魔之所試。或現形影或作言詞,拋石旋風吹號嘆泣,變化多端見其異狀,盜法壇之供具竊丹藥之祕文,惑惱法身無有休息,皆神魔之所試也。」
對於神魔之說法可謂「誡律不嚴」所至。昔時薩天師在外雲遊,遇有神主不在,神使索求淫祀之廟,故召攝天雷以勘斬之。隨後主神回見心有不甘,請領戒鞭以尾隨天師欲伺其犯戒而擊之。十二年爾後未見有分犯戒律故誠心敬佩,自請為天師護法。學道之人法煉之士,當須以戒為止神鬼自然不敢相擾。
六、陽魔
《上經大法》:「夫陽魔者,行持者正欲內行,以濟生死其一,心念不真或情慾四起,怨憎作念受著情懷,煩惱憂心是非競亂,此陽魔之所試也。」
對於陽魔之說法可謂「性命不周」所至,此點於歷代多有之。修煉之士本當心常寂靜內養正氣,於內者常安於外者常逸,俗緣謝盡死生如一。若收心未竟其而功者,煉養有盛此必然身強氣盛欲念大作,俗念不斷必然怨憎時有,人倫未盡必然憂心煩惱。先命後性者於收心此項必須更下功夫。
七、陰魔
《上經大法》:「夫陰魔者,居山之士修習祕文,或思存之際入室之間,一念差殊即聞四野歌悲冷風亂作,心生倒見妄起貪嗔,談及雜言多宣死諱,或行於道路逢僧遇屍血穢厭我神光,皆陰魔之所試也。」
對於陰魔之說法可謂「取氣不純」所至。存思之前當知至道之氣正直浩大生生不絕,故只取正真生氣不用雜炁。且煉養之際不觸死穢不言屍喪,修煉之士若不以此為分際,取氣茫然萬般皆觸所言無擇,存思煉養之際念頭一差,即感召非物或心生左道之念,又觸念不滅意隨心牽日久必然敗道。
八、病魔
《上經大法》:「夫病魔者,行持之士一念乖殊,四大失理飲食差時,寒暑失調多生疾患,纏綿不退損害行持,此病魔之所試也。」
對於病魔之說法可謂「衛生失調」所至,飢當食寒當衣,此符自然之理也。若餐飲無序寒暑不避旱濕不分,悖逆天象自然之理故而生病,此病者乃自取也。
九、妖魔
《上經大法》:「夫妖魔者,山林多有之。凡入靖修煉一念不真,多招狐狸山精石怪妖魅,恐人成道化作妖艷以求宿食,或歌艷麗詩詞以現形影。故行大法之士,多忌之。」
對於妖魔之說法可謂「正氣不足」所至,《道法樞紐》或問:制邪之道如何?師曰:但修己以正,立可制矣。子不聞「花月之妖不敢見狄梁公乎?」正人君子,鬼神猶且知懼,況有道之士哉。而此句原於袁牧《甘澤謠》素娥曰:「請公不召梁公,今固召之,某不復生也。」三思問其繇,曰:「某非他怪乃花月之妖,上帝遣來亦以多言梁公之心將興李氏。今梁公乃時之正人,某固不敢見。」(梁公,狄人傑)。學道修真之士,心行光正故妖魅邪祟不敢進身,山精邪魅競相來戲者,必然心有不正有虧暗室。
十、境魔
《上經大法》:「夫境魔者,行持之際或於道路別室之中,見一物而一念起貪嗔之心,目視非色耳聽惡聲,或入室中見諸氣象形影之端,皆境魔之所試也。」
對於境魔之說法可謂「清靜不足」所至,學道修真之士營生於外見諸色形聲財貨奇物,可同求不可同貪。入室瞑目靜心見諸祥瑞內景,不可著幻。《清靜》:「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但知太虛無名元始無形,入境滅境乃得常寂。心能常寂此乃道同。
結語:
《上清隱書》高上消魔王曰:凡上真已成真人猶凶魔所試,何況凡學之夫耶。仙道得成,亦不被試者,皆是九天制魔保舉,故魔宜先試其邪正也。得魔保舉便白日升天,豈可為咎魔也.
《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之十六,玄師曰:凡學士行持洞視,多致群魔所惱,遂乃退敗功力。如見美貌靈妃,不可熟視,多是三官五帝玉童玉女,察人功過。亦有清靈善爽魔軍變化故來惑人。或作鬼怪變現百種魔試,欲人大功不成。及內人親戚間阻皆魔鬼使然,欲其中道而廢。
道教所言之魔者並非全然為邪惡之類,本有正邪之分。而內魔之患遠多於外魔之擾,當知心若純正絲魔不生,形端氣正邪精驚心。消魔之理不在玄奧之中,但看個人日常之心言行舉止如何。
心存正念,自然闢邪,自然邪來,也能化解。
常懷利他 天必佑之
眾神護佑 災難消之!

本文為網路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微學堂章真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