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影契》明 董穀 撰



碧里子曰

古有援神契叅同契

皆洞物情道天機

為後世方藝之祖

夫表有影冥有樞

吾聞其語矣

未睹其道也

於是乎冥影契作焉(冥契:默契、暗合)

澉水董穀實甫



天地混沌之說非也無初也

天如卵白亦非也無形也

天之蒼蒼亦非也無色也

能見大塊面目者壽



由太虛有天之名

由自然有道之名

由受生有性之名

由良知有心之名



境無美惡

物無妍媸(妍媸:音研吃,美好和醜陋)

皆生於心



性者心之本體

心者性之妙用

識則心之能事也

猶之

燈焉性其火也心其光焰也

識其燭照也歟百體皆心也(歟:音於)

癢病疾痛觸處相關



則又有肉質如蓮苞

位于方寸者

何曰火無實體

必附於木性亦無實體

故附于蓮苞

蓮苞者譬燈草也

故燈草亦謂之燈心耳



法言之

言文也

文謂之

作河汾之言道也

道謂之述

述作之間可以觀德矣



眾生必死

然雖死而非死

蓋臭腐化神奇

若寒暑潮

汐之消息

無往不成

來非有空

閒可頓放也

故死亦生之事

非生之外別有死也



生之精爽曰魂

死之靈異曰魄

魄陽曰魂游

魂為變鬼神之義昭矣



四方上下無際也

於心之無際見之



大患在吾

有身去私

己之謂也



如明鏡物

來則照物

去則空如

洪鐘不扣寂然扣則

響應聖人之事畢矣



萬象皆太虛

舍萬象欲得

太虛猶之空中覓天也

無象前之虛

亦無象外之虛

天亦太虛之別名

萬象既天也

外天而求象

猶之外水以言冰



兒時嚴師老猶夢

畏習根不斷如此

况飲食男女乎

雞雛可以觀仁者未有知覺也



止是一心

自吾肝胆百骸宮室

服御以至天地萬物

皆此心也

舍此而求心

是見鬼也

若人識得心

大地無寸土



致良知學者之

活法主敬而非良知

或勞苦而不近人情

行恕而非良知

或慈和而易於兼愛

直躬而非良知則證

父嫂溺而非良知

則不援凡百皆然



天無實天

自山河大地見之道無異道

自飲食男女見之性無自性

自四端七情見之心無別心

自百骸萬事見之是謂體用一源



山河大地皆天也

而求天於天則無陰陽

五行皆道也

而求道於道則無四端

七情皆性也

而求性於性則無百骸

萬事皆心也

而求心於心則無四者

只是一句隨事而異

各而或二之亦非也



性無朕兆而有條理

喜怒哀懼七者

性之施情之實也

仁義禮智四者

施之妙情之德也



學者最要識天

識破天無復餘事

太極圖上一白圈

即天也復推數圈

明之識破皆筌蹄耳



能知生則無生

無生則無死生



晝之所為者

心之施

夢之實也

夜之所感者

心之思

夢之餘也



天地一人身督脉

經泥丸連夾脊而至尾閭河源

自雲漢下星宿海而入歸虛



理之成形則為氣

氣非真有也

此理之幻化而成也

心之成形則為事

事非真有也

此心之幻化而成也

佛氏云生死事大

仲尼云朝聞夕死

然則道之未聞

死不得也

不但死不得

雖生在世間

亦在鬼窟裏過日

蓋其死也久矣

何必死而謂之死

先須生得然後死

得其所以死

乃其所以生者也

故曰未知生焉知死

程子曰

死之道即生是也

更無別理



費隱只是一層晦

翁作兩層看了

故失程子之意



知是主意

行是工夫

博文為約禮工夫

克已為復禮工夫

道問學為尊德性工夫

此聖學之真傳也

今有巨木於此

將為梁棟

欲其圓潔光凈是主意

必用鉋子以加之是工夫

自第一鉋以至千鉋皆為求圓工夫

第一鉋乃圓之始

千鉋乃圓之終

固不能舍第一

鉋而遂成

千亦不待

千鉋足然後是工夫

亦不須旁觀坐議講

求鉋法下手便鉋

鉋求圓

圓隨鉋生

鉋至圓至

以至無鉋可施

而梁棟成矣

此知行合一之喻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紫微學堂章真言 的頭像
    紫微學堂章真言

    心靈卜手《紫微學堂_章真言》

    紫微學堂章真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